\


这期我们来点励志的,来看看一个从监禁数年的瘾君子蜕变为风靡全球的超级英雄的华丽转身。是的,我说的就是Robert Downey Jr.(小罗伯特唐尼),下面昵称为“糖泥”。我相信没有人会不认识这位年过半百却依然精力充沛的老顽童吧,就算你喊不出他的名字,你也能准确说出他的代表作——《Iron Man》(钢铁侠)。糖泥在影坛打滚多年,年纪小小就出演父亲Robert Downer Sr.(罗伯特·唐尼)的电影,加上母亲是一位演员,似乎注定他就得吃这行饭。只要你在各大搜索引擎上键入“小罗伯特唐尼”的名字,他那段不光彩的年少轻狂总会在他的个人履历上。然而糖泥并未介意,他接受并拥抱这段不堪的过去,凭借刚毅坚决的意志成功改过自身,现在的他不仅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巨星,更是福布斯排行榜的常客。

 

印象最深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钢铁侠,敬业严谨的好演员代表


\


回到电影,说实话,我看了不少糖泥的电影,真正把他的名字牢牢记住的,还得数刚刚提到的《Iron Man》。全宇宙都知道电影内容是啥,我就不在此废话了。作为Marvel(漫威)宇宙的开篇,制作方在选角上非常谨慎,曾经丑闻缠身的糖泥并非Tony Stark(托尼·斯塔克)的第一人选,幸好阿汤哥(Tom Cruise)没看上这漫画改编过来的剧本,不然我们也不能见识到糖泥这个符合漫画形象又极具个人魅力的演出。在糖泥的表演里,Tony是一个富有、拥护国教之人,同时还是一个武器制造商。他喜欢酗酒、玩弄女人,但这样也无法掩饰他是一个可爱的英雄。幕前幕后,糖泥都是一个敬业的人,就连他滥用药物期间也没有迟到过一个通告,更何况是戒毒后呢?在拍摄《Iron Man》之前,他为了做好充足的准备,每周都要拿出5天的时间进行体能和武术训练,保持体形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身体的敏捷性。而当影片所有的拍摄工作结束之后,糖泥还在持续了8个月的后期制作当中随叫随到,因为需要接受“动作捕捉”特效技术,来完善Iron Man的动作表情。有一幕戏是讲述Tony举办记者会的,现场有将近400位临演,他们都是站着演出的,但糖泥却建议让所有人都坐下,这样显得更加真实和舒服。


\


就算对超级英雄电影有再深厚的爱,也不能10年只演一个角色。在三部《Iron Man》过去之后,糖泥也想过退出,不过也有消息支持他会参与第四部,而且和Marvel的合约一直到《The Avengers: Infinity War Part 2》(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2),这么热爱超级英雄电影的糖泥应该是不会太快离开这支宇宙最强的抢钱队伍吧。

 

最初印象的《The Shaggy Dog》,与黑色幽默经典之作《Kiss Kiss Bang Bang》


\


如果说到我对糖泥的第一印象,嗯,没错,还是TVB Pearl(香港无线电视明珠台),当时我看的是《The Shaggy Dog》(长毛狗)。我本来就对喜剧兴趣不大,加上电影也没有很好笑,到现在我已经把剧情忘得七七八八,之后再次看到糖泥则是在优酷上看的《Kiss Kiss Bang Bang》(小贼、美女和妙探),这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故事讲述糖泥饰演的倒霉小偷连偷鸡摸狗的勾当都快干不下去了,在这落魄时分,他误打误撞通过了一次试镜,被安排和一位侦探相处来揣摩角色,在好莱坞追梦的同时又重遇学生时代的暗恋对象,各种阴差阳错之间,他帮忙调查女主妹妹的自杀案件并发现当中牵扯深大。电影的名字来源于007,并且剧本也很懂得在名字上大做文章,比如叫“Lockhart”的小偷、叫“Faith”的追梦老女孩,还有名字是“Gay”的看似男人味十足的侦探。


\


糖泥是非常了解“落魄”、“失业”和“改过自身”的,这些根本就是本色发挥,无需伪装。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演员,各个细节都处理得当,和Val Kilmer(瓦尔·基尔默)的碰撞更是擦出无限火花,两位贡献了无数喋喋不休的争吵和拌嘴,同时又充满智慧的对白和卑劣的伎俩,伴随这明朗而高速的节奏和错综复杂的一塌糊涂的剧情,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促使一部风格化非常的电影就此诞生。

 

迅速成长的《Due Date》,最爱的《Less Than Zero》与《Zodiac》


\


告别《Kiss Kiss Bang Bang》,糖泥在《Due Date》(预产期)中再次和Michelle Monaghan(米歇尔·莫娜汉)相遇,这回两人的合作更加成熟,尽管对手场次不多,仍然可以看出自上次一别后,两位都有各自的飞速成长。不少人视《Due Date》为《人在囧途》系列的原版,人物设定几乎相同,一冷漠精英在赶路遇上一逗B,一路磕磕碰碰但还是准时到达。电影大部分幕后人员都是来自《Hangover》(宿醉)的剧组,看似质量保证,但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糖泥和Zach Galifianakis(扎克·加利凡纳基斯)的搭配让人惊喜,负责臭脸和正经的糖泥也算是交足了功课,可是似乎有点跟不上Zach这位《Hangover》来的笑匠的节奏,两位在默契上有些怯却,部分对戏也略显尴尬。


\


既然喜剧效果一般,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剧情片。我最爱的糖泥作品有两部:1987年的《Less Than Zero》(零下激情)和在这20年后面世的《Zodiac》(十二宫)。

前者简直是预言了糖泥未来的人生,他饰演的Julian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毒品受害者。Julian拒绝上大学,满脑子做生意做成功人士的梦,结果陷入毒窟,被饰演黑道小哥钳制在手,挥霍掉父亲给他的第一笔投资资金,到处借钱、融资,继续吸毒,期间,撒谎、偷窃、做男妓,最后万劫不复。电影用了一种糖衣炮弹的手法来包装这个讲述纨绔子弟的故事,经过勾兑美与丑,外面的光鲜亮丽看起来深刻而耀眼了,可惜把浮华外表勾画得越是美艳,故事内涵却越显得浅薄空洞,闹闹哄哄的派对画面,似乎是要强化这些衣食无忧的孩子们纸醉金迷的日子,因为没有实质的故事情节,最后故事的推进就落在Julian来表现反复的人性和毒性。所幸糖泥是个天生的演员,他成功把一个游离在地狱与人间的瘾君子演得如此生动,惟妙惟肖。我想如果有人怀疑那是实战演习,恐怕也是情有可原吧。


\


至于《Zodiac》更是让人拍案叫绝,David Fincher(大卫·芬奇)把一个老旧的悬案重新搬上银幕,并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悬疑片的悬疑手法重新阐述和还原尽可能多的故事情节。电影延续了Fincher一贯的黑色风格,恐怖和焦虑完美贯穿故事始末。从头至尾,尽管电影非常的简省和朴素,但是和纪录片所努力要做到的让观察者消失的感觉不一样,《Zodiac》的效果恰恰是因为太强调一种冷静,而越发让你感觉到观察者的存在,连观察的角度都是严格限定好的。当你已经做好准备按照惯例将信息预设的受害者猜成凶手,并打算在展开的情节中一步步逼近你的目的时,答案被直接揭晓,不管你是否猜对了,你都会觉得像被愚弄了一样,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打算让你猜。希区柯克的理论是经典,但经典和俗套往往只有一步之遥,Fincher的叙事效果无疑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恰恰建立在人们对希区柯克技巧的熟悉上,虽然那本身是打破思维惯例的,可是现在自己也成了惯例。毫不夸张地说,Fincher完成了一个飞跃,这部看似没有什么滋味的电影,其实更像一杯时间沉淀出的老酒,入口醇香,中段辛辣,流到胃里却是让人回味无穷的苦涩。


\


David Fincher对表演非常严格和执着,这让主演之一Jake Gyllenhaal(杰克·吉林哈尔)吃尽了苦头,他拍摄的第一天,第一个场景就NG了67次之多。糖泥的角色Paul Avery(保罗·艾利)是报社中比较资深的记者,在他的诠释下一个瘾君子同时也是一个工作狂,瞧不起那些不认可他的人,负责报道“十二宫杀手”因而对其入迷,自视清高,却最终没有完成自己给自己下达的任务。自从走进事件并且执迷其中,就决定了会对Paul的职业生涯以至私人生活都打上了摧毁性的烙印。他无法从“十二宫杀手”的恐吓中回归现实,这也正好成了戏中对白“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lose your life to a killer.”的真实写照,“一个杀手未必要用武器去杀死一个人”,更多时候,我们是死于竭力,而非窒息。

 

颠覆传统的福尔摩斯,1993年凭借《Chaplin》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


在上一次,我曾提到糖泥和Jude Law(裘德·洛)合作的《Sherlock Holmes》(福尔摩斯),说过了配角,当然少不了饰演福尔摩斯的糖泥。“智勇双全”已不足以描述这位福尔摩斯,他已经彻底颠覆了沉稳老成的传统福尔摩斯形象,硬桥硬马地塑造出一个天才、感性、铁血、略神经质的新侦探形象,处处诙谐机智,常常放浪形骸,打斗戏勇猛如钢铁侠附身,使得新福尔摩斯更具魅力。非常值得高兴的是,第三部的《Sherlock Holmes》即将开拍,原班人马悉数回归,我们的钱包又将要经历一场自愿的被洗劫。

糖泥曾经因《Chaplin》(卓别林)的精湛表演获得1993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尽管这个电影一直在我的收藏夹里,但我还没观赏。这部被誉为糖泥最好的作品,我得做足了心理准备才敢以最正确的方式打开。并非我不确定糖泥的实力,让我有所保留的是整部电影的平均水平,要知道找到一个出彩的演员很容易,要集齐一群神龙可谓不可能的任务啊。


\


我个人不是很介意演员是否获奖无数,我更看重的是他/她眼中的那团火、心中的那份爱,这是一种吸引人的魔力,让人着迷让人痴醉。糖泥每次的演出都带着这种精神,通过他饱历沧桑的双眼仍能清晰看到他对表演有着清澈单纯的初心,这种难能可贵也正是他逆袭成功的秘诀吧。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