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顾

全面剖析Soundbar的方方面面,

探索Soundbar发展、技术特性与安装调试

在这几年的客厅影院热潮的推动下,我们积极地思考怎样的影音系统配置才更加适合用于客厅之中,其中正如前文所提到的,Soundbar这种简单快捷的一体化音箱成为了客厅实现环绕声音效的一种有效方式。从市场的角度而言,Soundbar一直来说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爆发点,只是影音行业赋予它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尽管市面上Soundbar的产品众多,但真正成熟的产品确实凤毛麟角。接下来将会深入挖掘Soundbar,包括诞生的来由、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优势与局限性、具体配置安装与使用等方面。

最初的Soundbar是无源方式,

仅仅是集成前置三个声道

首先从定义上来讲,Soundbar毫无疑问是家用音箱,但属于较为特殊的类别。在外形上,Soundbar并不是普通家用音箱方正的造型,喇叭单元的排列也不是采用垂直的方式,而是将高中低音喇叭单元水平放置在一个长条型的箱体之中。这样就使得整个音箱的高度控制在普遍20cm以内,可以轻松放置在平板电视与家庭影院投影幕的下方。最初,Soundbar的诞生就是为了搭配平板电视,替代电视内置的音响系统,大幅度增强其声音的表现力。有趣的是,正是由于Soundbar采取多个喇叭单元水平依次放置的方式,让其在理论上可以营造出水平扩散面更广阔的声场。早期的被动式无源类型的Soundbar往往仅是LCR前置Soundbar音箱,集成了左、中、右三个声道,需要另外搭配多声道环绕声放大器、环绕音箱与低音炮才能够真正组成一套完整的环绕声音箱系统。而这种形式也一直沿用至今,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众多的音箱品牌在推出相关的无源Soundbar音箱,适合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发烧级玩家来组建客厅影院系统。

而最早的有源多声道Soundbar应该算是Altec Lansing在1998年,也就是20年前所带来的一款被称为“Voice Of The Digital Theatre”(数字影院的声音)的产品ADA106。ADA106采用了非常经典的“两件式”的系统配置,分别包括一个有源Soundbar与一个有源低音炮。相比被动式Soundbar需要复杂的系统配置,ADA106让用户真正能够实现简易化的环绕声音系统的搭配。在结构上,ADA106算得上是5.1系统,在Soundbar箱体之中带有4个3英寸的全频喇叭单元与2个1英寸的高音单元,另外再搭配一个8英寸50W功率的低音炮。ADA106通过Altec Lansing专属的side-firing(侧面发声)技术与特殊的算法,可以创造出侧面、前方与后方的环绕声音效。在音效解码与处理的支持方面,ADA106完整支持两声道立体声,Dolby Pro-Logic与AC3 5.1声道音效。面对当时刚刚出现的DVD碟片中的5.1环绕声音效,可以说有着极佳的兼容性。

最早出现的 Soundbar 是被动式结构的,只是将前置 LCR 三个声道整合在一起,通过普通的音箱线连接


通常这类被动式 Soundbar 产品体积都不小,较适合搭配大尺寸电视与投影系统

多单元投音技术利用墙面反射,

营造出更为出色的空间感

在ADA106推出4年后,先锋在2002年带来了全球首款数字投音机PDSP-1。这款在当年售价达到50000美元的一体化音箱,采用了一个内置了254个单元的单点声源扬声器面板,并透过超过500W的内置放大器进行驱动以营造5.1声道的环绕声音效。在当时来说,PDSP-1的出现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也是首次让Soundbar这样“平民”定位的一体化音箱真正意义上走向了发烧玩家的领域。但是由于体积过于庞大,PDSP-1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是条状结构的Soundbar,同时加大了实际安装调试方面的难度。但PDSP-1的出现确实让Soundbar在环绕声音效营造方面实现了重要的突破。在2005年,Polk Audio就开始推出采用其专利Stereo Dimensional Array(SDA)立体空间阵列技术的SurroundBar回音壁系列产品,SDA数字环绕技术可以让单个Soundbar音箱就能营造具有空间包围感的环绕声音效。SDA技术主要是通过Soundbar当中的环绕声道投射在四边墙面,借助墙面对声音的反射营造具备包围感的环绕声场。一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可以在Polk Audio高端的回音壁系列产品当中看到SDA技术。Philips(飞利浦)同样也有类似应用在其Soundbar产品中的Ambisound环绕声处理技术,使得单一的Soundbar能够实现5.1的环绕声音效表现。

在20年前就已经有5.1声道的有源环绕声Soundbar出现,来自Altec Lansing的ADA106

2002 年,先锋就在美国市场推出售价达到50000美元高端Soundbar PDSP-1

来自Polk Audio的Stereo Dimensional Array(SDA) 立体空间阵列技术与飞利浦的Ambisound 环绕声处理技术优化了声场的包围感与空间感

更加精确的算法与自动声场处理,

让Soundbar能够实现沉浸式三维音效

这类通过多单元阵列投声并利用DSP数字处理方式形成的环绕声Soundbar产品,最经典的产品莫过于同样在2005由雅马哈推出的YSP-1数字投音机,最大特色除了内置的两个针对左右两个声道的大单元之外,在于中央位置拥有由40个小单元所组成的相位可控制的单元阵列,并且具备了自动声场设置程序,能通过接入测试麦克风调整各个单元在房间墙面的声音反射相位与声压,从而形成更加准确的环绕声音效。在此之前,类似的Soundbar并没有融入这类的自动设置功能,对于各类复杂的客厅环境而言,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取得理想的包围感,需要利用Soundbar当中复杂的手动设置功能来调整,例如声束发射的角度、声压、相位延迟等等,而自动设置这类自动房间声场校正功能则让普通的用户也可以充分发掘Soundbar的潜力,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如今,雅马哈最新一代的高端回音壁YSP-5600在整体结构上依然近似于10多年前的YSP-1,但更为复杂与成熟,相比当年5.1声道的环绕音效,现在则能够实现7.1.2的沉浸式三维音效。YSP-5600在中央位置拥有3排32个水平排列的Beam单元阵列,左右各6个垂直方向的Beam单元阵列,这些喇叭单元都都有单独的相位延迟控制,都通过独立的放大器电路进行驱动,透过各个音束投射到四周墙面与天花形成一个三维的立体声场。要注意的是,这并非是由虚拟处理技术形成的声场,而是透过反射方式形成的三维环绕声场,因此能够真正意义上重现Dolby Atoms与DTS:X的音效表现。此外,YSP-5600还支持雅马哈自由的CINEMA DSP 3D模式,可以让非原生Dolby Atoms或DTS:X音效的节目源也能够在高度方向拓展声场,创造更为饱满的上方声场。YSP-5600也为普通用户准备了Intellibeam自动调校功能,可以通过接入测试麦克风实现音束与声场的最优化设置,省去了复杂的手动设置流程。目前与雅马哈YSP-5600类似的7.1.2结构的Soundbar产品还包括索尼高端的HT-ST5000,同样也支持Dolby Atmos与DTS:X沉浸式三维音效。

在2005年,雅马哈就带来了首款采用DSP处理,拥有相位可控制单元阵列结构的数字投音机YSP-1

目前雅马哈最新一代的高端回音壁YSP-5600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在中央位置拥有3排32个水平排列的Beam单元阵列

YSP-5600可以轻松实现主流的7.1.2沉浸式三维音效

多单元音束投射结构的Soundbar固然能够呈现出包围感更为突出的环绕声场,但价格普遍较为高昂,并不适合一些预算较低的影音爱好者。因此,在中低端市场的Soundbar则多数是采用2.1声道加上虚拟环绕声技术来营造环绕声场,以往这类虚拟环绕声技术的代表包括了SRS,如今则是DTS Virtual:X,通过实现虚拟的三维环绕音效,增加头顶的上方声场,以拓宽整个环绕声场的效果。其中雅马哈的YAS-207就是一款支持DTS Virtual:X的2.1系统的Soundbar。

回到专题首页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