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影行业飞速发展。从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之初的2002年,到2010年中国电影用了9年时间才实现了百亿梦,但之后短短的3年里就完成了200亿的超越。过去的三年,开创了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次专访,我们请到了拥有30多年电影从业经历的行业专家杭州艾维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国先生,来谈谈他对于电影技术和电影行业的看法。那么,这位同时具有体制内和体制外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又将带来怎样犀利和独到的分析呢?

电影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速度史无前例

  和人们一贯印象中的“60后”不同,搞技术出身的沈总对于技术的发展持有一种肯定的、追逐的态度。笔者在谈到近几年的电影新技术的时候,他表现出的态度是接纳和兴奋。虽然在电影行业内工作已经超过30年,但是他对于电影新技术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未减弱。

  在谈到当今电影技术发展的情况时他豪不犹豫地说:在他看来电影技术从诞生起从未有一个时代像现在一样拥有如此高速的发展和创新。可以说,电影正在历经一次巨大的革命。在电影放映方面,3D技术、高帧率播放技术、4K高清技术、3D环绕立体声技术还有激光光源等,都在迅速地发展并且快速获得应用。而在电影的管理服务方面,TMS影院管理系统、NOC网络运营中心和数字电影拷贝的卫星传输也给电影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

  在给出这个结论之后,沈总马上又补充了一点:目前有如此多的高新技术综合、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电影行业当中去,这个现象也是前所未有的。也就是说,以往电影技术发展,涉及的都是单方面的技术和应用,黑白转彩色也好,单声道升级多声道也好,并不是多方面的,而目前电影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包括了原有的声音和画面方面,还包括了系统管理、运营维护等等方面,是一个全方位的更新换代。这对于电影人来说,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艾维电子工程公司总经理沈建国接受专访

3D技术渐冷是特例 电影技术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在对电影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做出肯定之后,沈总又具体地对某几项电影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电影技术总体发展迅速,但又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状况。比如由2010年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在中国走红的3D技术,近几年的发展就出现了明显的减速。对此,沈总举了几个例子:目前世界上3D电影的票房和2010年比出现了下滑。在影院的市场调查中,观众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对3D电影的厌烦情绪;前几年在欧洲和美国办的有声有色的3D电视台,今年也关闭了不少。

  相信很多电影人在了解3D技术的这种渐冷现象之后,都会有这样的忧虑,观众在尝过电影新技术的新鲜感之后,会不会马上感到厌烦呢?笔者也带着这样的疑虑咨询了沈总。他的结论是:3D技术的渐冷现象是一个特例,电影技术的总体发展速度不会因此而减弱。

  沈总表示,电影技术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更舒适、更自然地观影体验,这是电影不变的原则。这几年电影的3D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它在技术上还是有着先天的不足:也就是和我们人眼自然的视觉效果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目前所用的3D技术主要依据的都是双眼视差原理。它把3D影像投在一个成像平面上,这样造成观众在观影时心理感受图像是立体有景深的,但是眼睛的聚焦却在成像平面上。这就造成了眼睛和心理感受的不统一。如果观众长时间地观看这样的图像,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感觉。

  所以在沈总看来,电影3D技术的渐冷是有它独特的成因的,目前势头正劲的3D环绕立体声技术、高帧率播放等等技术,都是科学地按照人的感官系统设计的,只会让人感觉越来越舒适,能保持观众对于新技术长时间的关注,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出现衰退的现象。尤其是高帧率播放、4K高清这些和计算机紧密结合的技术,只要处理、存储、传输的成本下降,它的普及和推广势在必行。

从业32年,见证电影行业辉煌与低谷

  随着采访的深入,笔者了解到,沈总对目前整个电影市场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1982年,沈总进入杭州市电影公司工作,从此就与电影圈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从业的30多年里,电影行业有高峰有低谷。谈起电影行业曾取得的成绩或者遇到过的挫折,他坦言自己感触很多。

  他说,中国电影曾经创下过相当辉煌的成绩,在全国平均票价是1角钱的时候,曾经有过年票房20亿元的纪录。也就是说,在一年中超过200亿左右人次观看电影,这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从未出现过的。当然这个成绩和当时国家的计划经济还有中国老百姓娱乐方式的缺乏有关系,但是大致还是反应了电影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当然,有辉煌也有低谷,90年代电视开始普及之后,中国电影经历过一次危机。1991年的票房只有7亿,观众人次降到了不到1亿,和巅峰时期相比缩水了近200倍。

  沈总回忆到,当时业内有一个分析,电影在人均国民收入3000-4000美元的时候,或者说在国家整体经济活跃的时候,会迎来快速增长。具体到中国就是2000年以后,而在这之前,由于国民刚解决了温饱,对视听享受的要求并不高,加上电视的普及,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自然就减少了。

  除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外,沈总认为电影市场的繁荣与否也和国民的娱乐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电影的低潮期,恰恰是卡拉OK、歌舞厅、酒吧等多种娱乐方式风靡的时候。等到大家满足了对于这些新娱乐方式的好奇心,并且也有更强的经济能力和诉求去追求更好的视听体验的时候,电影行业必将进入下一个发展期。事实证明,2007年之后,电影市场开始回暖,并且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这对沈总来说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在2004年创办了杭州艾维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在前几年,公司从事的基本都是专业音响方面的工程,极少接到电影院的订单。但在09年之后,电影行业的订单就开始占据公司很大一部分份额了。

  而且,他还大胆的预测,我国电影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从历史上来说,我国的最高观影人数是200亿次,而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虽然达到了空前217亿,观影人数却只有大约10亿次;从国际上来说,美国平均每9000人一块银幕,而目前中国是7万人一块银幕。可以看出,这两个指标都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间。依照沈总的看法,我国电影还将有3到5年的快速发展期。

数字化帮助中国电影再次繁荣

  当然,沈总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更多关注的是电影技术和电影市场的联系。他认为电影正在经历一场全方位的革命,而革命的基石就是数字化。可以说,数字电影的出现打破了胶片时代建立起来的,历经百年的工业标准。对于放映系统来说,除了电影还音系统和影院设计,几乎所有原有的放映技术、管理技术和传输技术都被计算机技术深深影响了。也就是说,电影的这第三次技术革命,其实也就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革命,目前几乎所有数字技术在电影行业都可以找到它的应用渠道。

  沈总说到,中国电影其实在放映环节一直处在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地位。在胶片时代,我们国家就建立起了从电影放映设备到渠道的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无论是银幕、放映机、胶片、还音设备都是国产的。到了数字电影时代,电影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中国虽然接触数字电影有些晚,但也是迅速赶上甚至超越了世界平均水平。

  沈总回忆说,我国引进数字电影的时候是在2000年,由于当时他也是见证人之一,所以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在北京BIRTV的展会上,第一次由国外的数字放映机来做数字电影放映的演示,立刻在电影圈内引起了轰动:放映机不用胶卷,就可以做到画面更清晰,色彩更艳丽。沈总说,他第一眼见到数字电影放映机,就预感到它会取代胶片机,事实也正是如此。但是由于我们之前建立起来的针对胶片的发行放映体制没有跟上,数字电影并没有很快地发展起来。沈总介绍说,在2000年到2007年,我国还是以胶片电影为主,数字电影只有很少的比例。当时国家有一个计划,就是投200个亿,从国外引进100套的数字放映设备,选100家在我们国家比较有影响力的影院做试点,但由于数字节目拷贝有限,票房占比不大,与预想的有较大的距离。

  到了2007年,情况才发生了变化:数字电影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比较成熟,好莱坞的各大电影公司也在全力推广数字电影放映机,国内的相关部门也开始慢慢了解到了数字电影的优势,推出了有利于数字设备推广的发行制度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这样的力度的推广下,我国的数字电影开始快速地取代胶片,到了2013年底,在商用电影院的范围中,数字电影已经几乎取代了胶片电影,这个速度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目前就算是在电影工业最发达的美国,由于政府很少对电影市场进行干预,还存在着大量的商业胶片电影,就更不用说怀旧情结浓重的欧洲了。

  基于这种情况沈总说:从技术上说,由于数字电影具有拷贝便宜,发行成本低,能够无上限地进行同时放映等优势,加上我国电影数字化具有良好的基础,我国电影市场还将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公司成立10周年 要用坚定的信心去拥抱未来

  在谈到自己从业经历时,沈总坦言:自己从业30多年,从体制内的杭州电影公司副总经理,到民营企业—浙江通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再到杭州艾维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从未离开电影这个圈子,凭借的就是对电影坚定的信心。现如今,由他一手创办的杭州艾维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即将迎来他的10周岁生日,旗下的艾维网传媒平台也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还尽自己的努力服务于电影行业。他表示:目前电影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只要政府支持、各位同仁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电影行业的中国梦。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