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Vivid Audio在我的印象当中是一个挺另类的Hi-End品牌。我之所以说它另类,估计大家看到今天评论的GIYA G1的外形设计之后也会跟我有相同的想法。全流线型的箱体,头顶长长的,而且圆弧线形的顶部设计酷似魔人布欧(日本著名动漫《龙珠》的卡通人物)的形象,还有人说它像一只辣椒等等,总之不同人看到它都有不同的感觉。只要跟其他音箱摆在一起的时候,GIYA G1就显得非常的与众不同。但是,它做到如此另类的外形并非为了吸引眼球!而是希望把声音做到极致,做出Hi-End级的重播效果!

32423.JPG


全流线型的箱体 努力消除谐振,消除“箱声”

Vivid Audio的创始人兼设计师Laurence Dickie曾接受过我的采访,我觉得他是一个很追求极端的人,又或者说,是勇于挑战的性格。他很强调要做出好音箱,必须达到无音染、全频非常平直、声音非常清晰。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就得先从箱体的形状和材质入手。他需要一个几乎不会产生谐振、不会产生驻波的箱体。对于外形方面,没有相互平衡面的箱体是最完美的,可以避免驻波的形成,所以有不少Hi-End音箱的箱体都做成多边形来避免驻波。但从追求完美的角度来看,弧形箱体是理论上最完美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避免驻波,另一方面可以让声音进行绕射,不但能降低音染,还能提高声音的扩散角度,一举两得!但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不可能量产化。因此,卖得贵也有它的道理!对于材质方面,GIYA G1用的材料不是MDF板,不是原木,也不是金属,而是F1赛车上使用的碳纤维聚酯化合材料,它不但刚性强,塑形也相对容易,这样才能做出GIYA G1这么奇特的形状。

  不过,解决了箱体的材质和外形后,问题又来了!单元工作时所产生的震动怎样消除?尤其是低音单元的振幅比较大,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Vivid Audio主要通过三方面实现。第一,每个单元与箱体接触面之间加入缓冲材质。第二,采用对向发声的低音单元。前者容易理解,后者就是通过两个相同对向的力量来抵消震动,而且两个单元之间有支撑结构连接用于加强刚性!第三,采用锥形导管减震器。该减震器安装在内部,应用在高音、中高音和中音单元的背部位置。或许大家看到GIYA G1的内部构造图就会马上意识到:这不就是B&W鹦鹉螺的技术吗?说到这,我忘记了告诉大家Laurence Dickie的来头,他在过去曾任职于B&W,B&W的鹦鹉螺技术就是他的手笔!


2.jpg

GIYA G1不仅有奇特的外形,内部还有多个加强结构用于加强箱体强度,从而抵御振动


媲美钻石振膜的优秀特性与压缩驱动器的高输出

在喇叭单元方面,GIYA G1也好,或者其他型号的音箱也好,都是由Vivid Audio自行制作。那么在单元制作上,Vivid Audio以什么标准或者说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才叫最理想呢?对于高音和中音,要求能到达接近钻石振膜喇叭单元的优秀特性以及压缩驱动器的输出能量,而中低音和低音单元则需要极其快速的响应,要求真的不是一般的高啊!

  GIYA G1使用的是4路5单元设计,高音和中音分别采用代号为D25和D50的单元,中低音和低音则采用代号为C125S和C225的产品。从上到下,还是先从高音和中音说起吧!D25和D50的设计主要有两方面,振膜和音圈骨架,理念是既要容易驱动,又能承受大功率。D25和D50的振膜看上去是球顶振膜,但实际上它的振膜是悬垂线状,在物理上处于自然稳定状态,材质则采用铝,这样比起一般的铝制球顶振膜要来得更硬,音圈骨架则使用又轻又硬的碳纤维制作而成。因此,整个单元的灵敏度就得到提高,高频能够更平直地延伸,既容易驱动,又能承受大功率输入,输出更大的能量!

3.JPG

从上到下分别为D26高音单元、D50中音单元以及C135S中低音单元

5.JPG

圆弧线形的顶部设计酷似《龙珠》漫画里面的魔人布欧形象

4.png

D26和D50背后均安装了导管


追求快速清晰的低频

我评论过很多音箱,也包括低音音箱,我觉得低频重播是最难把握的!要做到能量很大的低频并不难,但既要能量充足,又要有清晰、层次感好、有质感且反应速度快的低频却是非常难的!当然,在Hi-End领域,能实现优秀低频重播效果的方式有很多,而GIYA G1在低频的设计上采用上述的背向发声方式来抵消振动以降低总体谐振,这对提高低频解析力也会起到一点帮助。但实际上,低音单元自身的设计也是同等重要!GIYA G1所使用的C225低音单元的设计理念跟一般的低音单元有所不同,它采用长磁路、短音圈的设计。它的目的在于:第一,确保音圈有足够长的冲程来输出大能量的低频。第二,通过缩短音圈来减少重量,以及采用高磁通密度来提高灵敏度,让单元更容易驱动,提高反应速度。第三,增加前后倒相孔输出,既可增加低频能量,又能抵消振动,这些都是提高低频清晰度并确保足够的低频能量输出的设计方式。

6.JPG

GIYA G1的C225低音单元安装在接近音箱底部的左右两侧

7.jpg

C225低音单元的盆架为大面积漏空设计,有利于散热,提高功率承载能力

8.jpg

两个低音单元之间有支撑结构,从而抵御低音单元工作时产生的后阻力


虽然它体积大,但却很好驱动

从以上对喇叭单元设计的描述内容,其实可以总结出GIYA G1的一个特点,就是灵敏度高!究竟这么大的一对音箱的灵敏度能到什么程度?91dB!当然,单单说高灵敏度也不代表它一定容易驱动,这个还要看它的全频阻抗特征。这方面可以从原厂标称参数上找到一点蛛丝马迹,GIYA G1的阻抗在一般状态下呈现6欧姆,最低也只是到达4欧姆,没有出现什么大峰大谷,所以别看GIYA G1如此高大,实际上是很容易驱动的。到底有多容易?我曾经翻查过一些关于GIYA G1的评论,有人试过用一台输出功率几十瓦的合并胆机就能把GIYA G1推得很不错了!

DSC_8110.JPG

当天试听GIYA G1的场地位于香港亚洲影视的HIFI视听室中

DSC_8133.JPG

前级采用德国Gruensch Lab Linestage MSL前级

11.JPG

后级为Mark Levinson新旗舰单声道后级No.53


两种不一般的感觉

我对这款GIYA G1音箱的印象还是蛮深的,在它还没更换代理商之前,我早就在展会上听过它的声音。在当时的印象当中,GIYA G1给我的感觉是冲劲十足,高频与中高频部分鲜活明快,有强烈的冲击力,低频异常的干净有劲,没有找到半点的赘肉,收放速度很快,总体的音色走向是高度的清澈和透明,当播放流行音乐或者电影原声大片的时候,有着强烈的节拍感以及孔武有力的动态和力度,真的非常吓人!当然,这跟所搭配的功放Krell Evolution系列自身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但这次用的是全套Mark Levinson的功放驱动,声音相对地偏向了暖调!尤其是低频部分多了一些温润感和厚重度,音色会相对来得厚一点、暖一点,但依然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到GIYA G1的声音的特别之处,那就是它非常清晰且快速响应的全频声音,鲜明强烈的声音质感。因此,可以推断GIYA G1是一款声音非常中性的音箱,只会把唱片乐曲中的细节表露无遗,这与录音棚里面监听音箱的风格是非常接近的!

00df8b6a-e8e0-46ad-9809-16f3a1f22d8d.jpg

1280x1280.jpg

试听时所用到的部分唱片


越听越觉得恐怖

刚才说到,GIYA G1的声音很接近监听音箱的风格!首先我在此要声明一下,对于接近监听声音风格的音箱,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喜欢人性化、有韵味的声音,那么我不建议你听GIYA G1,你或许会受不了它的声音!但如果喜欢高清晰的细节、强动态,那就不会对GIYA G1产生任何抗拒!例如,我就不会抗拒它的声音,作为年轻人,我还是比较偏向于细节、动态和瞬态反应速度。毕竟对于好音箱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声音好听的音箱为好音箱,也有人觉得能反映不同前端设备甚至唱片本身的品质的音箱就是好音箱!而GIYA G1很明显地属于后者!因为,我完全可以不费劲地通过它分辨出不同唱片制作品质的差异,真是越听越觉得恐怖。我在视听室里听了好几张不同类型的唱片,包括飞利浦出版的意大利I Music乐团演绎的《四季》,邓丽君的《淡淡幽情》,香港娱乐唱片公司的《陆小凤》,还有Telarc的《布兰诗歌》这三张唱片。其中,I Music乐团演绎的《四季》音色华丽,小提琴的声音丰润且有光泽,同时乐器的线条清晰,声音非常的美丽!邓丽君的《淡淡幽情》的声音就有点像听卡带的效果,声音比较集中,总是觉得音场伸展不开,声音也比较压抑,大家曾经一度热捧它为 “天碟”,但在这也逃离不过GIYA G1对它准确且无修饰的重播。当换上《陆小凤》和《布兰诗歌》后,音场一下子开阔多了,尤其是Telarc的《布兰诗歌》那种宽宏庞大的音场,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听起来真是觉得太爽了!所以,如果你是GIYA G1用家,而且觉得音响系统的搭配得当,那就可以尝试把家里的唱片重新听一遍,或许你会有把一部分唱片扔掉的冲动!

1.jpg

  此外,还不得不说GIYA G1对低频的重播能力。GIYA G1的低音单元口径并不大,它并没有追求浩瀚、如洪水般源源不绝的低频效果,但是并不是那种紧绷式的低频,它的低频是深沉有劲的,极低频依然清晰无比。喇叭花的《多手仔》专辑是公认对音响系统的低频重播效果非常苛刻的唱片之一,十分考验音箱的低频下潜够不够好,层次感够不够清晰,瞬态反应够不够快,功放的控制力是否足够等等,当然,对于Mark Levinson No.53的控制力我是绝对的放心,所以功放不会有什么样的问题。而对于GIYA G1,它重播的鼓声低频不仅仅是上述那样的沉稳有力,更重要的是,在极低频段依然稳重,没有轰隆隆的箱体共鸣声音,整个低频往下的延伸都是平直的,可以感觉到低频有一种往下挤压下去的趋势,还能清晰地听到低频下段那些隐隐约约的暗涌感。


将音乐厅带到聆听者的面前

  GIYA G1的声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音色非常的鲜活明快,质感非常强烈,声音的清晰度也是高得不得了,感觉就像一面放大镜一样把细节放大,整个音乐的画面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听Kenny G的《Live》这类现场录音的唱片,Saxphone的金属质感强烈,有光泽、有圆润感,整个乐器的结像是原原本本且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的,而且现场的空气感很强,空间反射的泛音细节多得不得了。而听Nils Lofgren的《Acoustic Live》这张大家公认的靓现场录音时,声音生动、活泼,吉他的声音有着丰富的细节、强烈的质感,真实感强,一听下去的第一感觉就是容易让人上瘾!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种声音高清晰、干净快速、音色中性的音箱,听感上会不会有单薄的感觉?其实应该说,GIYA G1的声音是准确的,是否厚,是否单薄,完全取决于你的前端设备,而不是音箱本身!就好像这次使用Gruensch Lab Linestage MSL前级配上Mark Levinson No.53后级,给予了GIYA G1一种温暖绵密的特质。而且GIYA G1最厉害的地方在于高清晰的全频回放,而不会有一丝含糊,不会造作,不会牺牲解析力、牺牲速度响应来换取“讨好耳朵”的听感。它的目的就是反映出更多的细节、更丰富的层次以及充足的能量感,要让视听室的空间有被挤满的感觉,而且乐器的质感和音色表达很到位,将声音最接近真实的一面重现在听众面前。

DSC_8141.JPG


总结

GIYA G1有着让人惊艳的造型以及惊艳的声音。在它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无妥协的追求,听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声音,有着非常清晰且信息量丰富、能量感充沛的声音,干净快速的低频响应,还有收放自如的动态以及中性无染的音色,将唱片里面的细节、将前端设备的声音特性作出正确的表述,将真实一面带给大家!

DSC_8116.JPG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