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合适的画面观察与测试工具 探寻合理的视频系统调校策略

视频系统的调校策略实际上与音频系统没有太大的区别,首先我们建议大家先透过一些熟悉的软件素材进行观看,仔细地从我们前面所提及的五大画质评价标准来分析,包括动态范围、色彩鲜艳度、色彩准确性、细节锐度以及动态过渡。

由于画面的观察相比声音的聆听更为直观,因此只要我们所观察的软件素材能够充分表现出画面的特性的话,我们就能十分清晰地判断出画面的优劣。例如,观察画面的动态范围,其实就是观察画面从暗到亮的变化范围,除了可以使用一些大动态的画面素材,还可以分别选择以暗部场景居多的片段与以高光层次场景居多的片段,通过这两个片段就能够清楚地判断出显示设备是否既能够有足够的黑色下潜与高光延伸,同时也可以看出显示设备是否也能够保持充足的暗部与高光层次细节。而在色彩判断方面,鲜艳度与准确性是两种不同的判断方向,我们在选择观察素材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大自然的场景与普通肤色层次的素材,前者可以判断出显示设备是否具备了足够的鲜艳度,而后者则是从我们最为熟悉的肤色的角度来判断显示设备色彩的准确性。

但是需要留意的一点,我们目前正处于显示技术规范的发展阶段,从以往高清的BT.709标准向超高清的BT.2020标准迈进,同时动态范围也从SDR标准动态范围向HDR高动态范围过渡。采用不同技术规范制作的碟片将有着完全不同的动态范围与色彩的表现力,可以说采取BT.2020与HDR规范制作的影片将会有着更为出众的色彩鲜艳度与动态范围。因此,我们在选择合适的画质观察素材的时候,应该尽量多元化的,覆盖各种不同的显示技术规范。

推荐两张主观画面观察的蓝光碟片

目前我们所观看的电影与电视节目的规格主要分为高清与超高清两类,因此我们在选择主观画面观察的素材方面也需要分为蓝光碟片与超高清蓝光碟片两类。需要留意的是,我们所选择的观察素材既可以是专门的视频调校碟片,也可以是普通的电影碟片。在这里我们所选择的两张碟片分别是非常经典的电影大作《The Dark Knight》(蝙蝠侠:黑暗骑士),以及强调高光层次细节、大自然色彩以及高速影像流畅性的《The Art of Flight》(飞翔的艺术)。

《The Dark Knight》

一直到今天,如果要选出最具剧情表现力的美国超级英雄大片,就不得不提及这部由诺兰编剧、监制与执导的《The Dark Knight》,而这部蝙蝠侠不仅拥有极强的演员阵容,更是史上第一次主要场景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换句话来说,在主要的场景具有了极高的画面动态范围表达力以及色彩的表现力,在高清年代毫无疑问是画质最为出众的蓝光碟片之一。我们可以从这部电影中的16:9场景,充分感受到显示设备面对大动态画面时候的表现力,其中特别能够体验出黑位下潜的能力。如果你所使用的投影机具有出色的黑位与丰富的暗部层次,你就能在这部电影中看到扎实的黑色以及极其丰富的暗部层次过渡。当然,几段飞车的场景也可以释放出显示设备在高速动态影像方面的真正潜力。

《The Art of Flight》

如果说《The Dark Knight》主要考验的是显示设备能否表达出黑色的沉实以及暗部方面丰富的画面细节,那么《The Art of Flight》则是一部检验显示设备在高光层次过渡实力以及高光能量感的极佳测试素材。《The Art of Flight》并不是一部电影,而是由BBC所拍摄的一部记录在世界各地不可能滑雪的地方进行极限滑雪的纪录片,如果你是滑雪爱好者绝对是不能错过。整部影片拥有着各种不同的雪地场景,如果你想要充分看清雪地上的各种细节层次,就需要搭配高光动态没有过曝的投影机与平板电视。再加上众多的背光大动态影像,以及鲜艳的色彩层次同样也能释放出显示设备在亮度与色域方面的极限。除此之外,画面锐度、高速影像表现力这两大因素同样也能在这部滑雪纪录片上展现无遗。

\

推荐两张主观画面观察的超高清蓝光碟片

接下来要推荐给大家的主观画面观察素材属于两张新一代的UHD 4K超高清蓝光碟片,最大的特点在于具备了如今最新的显示技术规范,包括了3840×2160的超高清画面分辨率、HDR10高动态范围、60Hz的画面刷新率以及广色域的色彩表现力。这两张超高清蓝光碟片分别是强调高动态、广色域与高帧率的《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及强调色彩表现力的《Planet Earth II》(BBC:地球脉动第二季)。需要强调的一点,并不是每一张UHD 4K超高清蓝光碟片都有着出色的画面素质,早期推出的超高清碟片往往因为后期制作的局限性,并不能真正表现出高动态、广色域等新技术的优势。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这部由李安执导并于2016年全球同步上映的电影,在其放映期间就凭借120fps的超高放映帧率震撼了整个电影工业。在当时,全球只有5家电影院放映厅能够放映120fps规格的4K 3D版本,分别在美国洛杉矶、纽约、中国北京、上海与台北。尽管剧情方面有些冗长,再加上并不是每一家放映厅都能充分展现其在画质方面的优势,使得最终的全球票房并不理想,甚至还成为了当年最差票房的几部大制作电影之一,但是其UHD 4K超高清蓝光版本却是至今为止规格最高的,码流最大,帧率达到60fps的超高清蓝光碟片。因此,在这部UHD 4K超高清蓝光碟片之中,你可以找到大量大动态的场景,你可以用于判断显示设备是否能够细致地表现出高光与暗部的层次细节,另外4K/60p的高帧率大码流规格也是非常好的检验投影机与平板电视基础显示能力的好素材。

《Planet Earth II》

非常巧合的是,在超高清蓝光推荐的第二张碟片同样是来自于BBC所拍摄的一部纪录片《Planet Earth II》,在2016年底在BBC电视台播出。值得一提,这部是当年BBC摄制成本最高的纪录片,在三年拍摄时间中,采用了4K超高清的摄影机进行拍摄,并动用了无人机以及远程控制拍摄技术。这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动植物方面的纪录片,拍摄的场景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山峰绝壁到大海深处,当中有着大量的动物与植物元素在其中,加上广色域的后期制作,使得这部纪录片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判断显示设备是否具备丰富色彩表现力的超高清蓝光碟片。同样需要留意的一点,这部纪录片同样也有着大量高动态的背光场景,可以清楚地发掘显示设备在高光与暗部层次过渡方面的表现力。

选择视频测试仪器与系统 进行客观测量与分析

在完成了画面的主观观察之后,你就能大致了解到你所使用的投影机与平板电视的在动态范围、色彩、细节以及高速影像过渡方面的特性。接下来你就需要对画面进行相对应的调校。对于画面的调校,你必须要有一个参照标准才能够调整画面的动态范围、色彩与细节等因素。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两种不同方式的调校策略,一是利用专门的测试碟片,例如不少影音爱好者都十分熟悉的《Digital Video Essentials: HD Basics》、《Spears & Munsil》、《R.Masciola's Advanced Calibration Disc》等对画面的动态、清晰度与色彩等环节进行调整。但需要留意的一点,由于采用的是碟片调校的方式,画面调校的准确性还与蓝光播放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蓝光播放机本身就存在较大的误差,可能会造成无法扭转的画面失真。这是测试碟片调校的最大限制因素。

另一种则是透过专业的视频信号发生器、专业的测试软件系统如“Calman”与“ChromaPure”、色度计与光谱仪进行全面的测量与分析。这种调校策略需要你有对视频系统调校有较深的理解与认识,建议想要更深入了解专业视频调校策略的行业人士与影音发烧友,可以参加国际权威的ISF视频调校课程作更深入的学习。不过,目前事实上有一些免费的或者是开源的视频调校软件,不少影音爱好者与行业技术人员在采用,不过需要留意的一点,如果你想要对最新的UHD HDR超高清高动态范围的投影机或平板电视进行调校,就需要留意这些免费的视频调校软件是否真的具备相关的调校功能。即使具备相关的功能,是否又能够起到准确的画面调校效果。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显示技术与光源技术,还有不断发展的显示设备色域与动态规范,专业的视频调校软件“Calman”与“ChromaPure”,基本上在一个月甚至一两周的时间就会调整升级软件,加入新的测量规范与相对应的调校策略。而免费软件往往在软件更新速度以及调校准度方面有所欠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不同调校软件搭配相同的测量硬件对UHD HDR画面进行调校时会产生不同画面色彩表现力以及光暗变换的主要原因。在此,建议有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专业级别的调校软件而非免费软件,以提升整体调校的效率以及画面效果的准确性。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