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2019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的第二天报道,其实相比起家庭影院,展会上两声道音响系统以及相关产品的演示还是占绝大多数。要是从前瞻性的角度来挖掘亮点的话,很实在地告诉大家,两声道音响系统已经多年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只是播放方式上的改变。尤其是数码音乐播放方面,其载体更多的是从以前的实体唱片转向数码流媒体播放。但从另一方面,“黑胶复兴”也带动了模拟播放源和模拟载体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

唱片展区就是其中一个最好的体现,毕竟实体唱片被数码流媒体音乐几乎赶上绝路的今天, 基本上还愿意花钱购买唱片的群体都集中在展会里面,所以唱片公司都希望通过展会来销售自己的唱片。而且唱片公司老板带着歌手不断地出席各种各样的鉴赏会和发布会活动,如此下来三天的展会时间就基本上把唱片卖得七七八八了。

近年来,唱片公司们所推出的音像制品都是数码和模拟并驾齐驱的,而且形式层出不穷,HQCD、HQCDII、LPCD、MQA-CD、玻璃CD等等各种各样形式的CD、甚至还需要以“头版”、“限量”、“1:1直刻母盘” 等各种各样的噱头来吸引发烧友的注意。至于模拟载体方面,黑胶是最主要的唱片载体,基本上最近推出的新专辑都会同时,或者先后推出CD版本和黑胶版本,有些甚至还有磁带和开盘带,但对比起黑胶和CD唱片,属于更小众的玩意。

其实,现今的黑胶唱片,模拟磁带等等,它们绝大部分的录音源头都是数码录音方式,所以要做成模拟载体就必须经过D/A转换的过程。这样做有意义吗?可是,数码载体也好,数字文件也好,它们最大的问题在于太容易被复制了,这是国内唱片公司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相比之下,黑胶唱片、开盘磁带对于一般发烧友而言复制起来可不太容易。既然发烧友市场有需求,且中国也引进了黑胶唱片生产线,那就做呗,只要控制好产量,多跑几个展会,多做点宣传,即使价格稍稍高一点,还是能卖出去的 。

IMG_0181 拷贝.jpg

蓝光CD、纯金CD、HQCD等各种CD唱片层出不穷

“母盘”、“头版”和玻璃CD的价格偏高,很多发烧友都只是拿上手看看,然后放下离开

IMG_0175 拷贝.jpg

开盘带、磁带这两种模拟载体也有售,但只是少数,尤其是开盘带,价格贵,毕竟现在家里有开盘机和磁带机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器材展示方面,2019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所展示的音响系统和器材的档次方面真的很高。那是因为珠三角地区有着浓郁的发烧音响文化,展会人气旺盛是一大优势。只要有个大场地,摆放一套天价级音响系统开声,再搞些音乐鉴赏会,唱片试听会之类的活动就不愁没人气。然后在各大发烧友微信圈,QQ群,朋友圈里面就会出现图片以及各种各样的视频和录音,再加上一堆杂七杂八的评语,不管是好是坏,无形中就起到老人宣传的作用。

当然,绝大部分的发烧友也就是看个热闹,膜拜一下高端货,他们或许更多的关心自己能买得起的,或者符合自己使用要求的东西。例如,一些便携播放机、耳机、小音箱等等,或者一些多功能、体积比较小的器材,往往就能真正地引起他们的关注。

4.jpg

影音峰荟的“达萧”、CD、瑞士之声等都是HI-END级器材。其中,这款“瑞士之声”的4分体音箱的气势和动态都非常强悍

5.jpg

升和展示全套美国麦景图、意大利势霸“金光闪闪”组合

6.jpg

升和的另一个展厅展示Unison Research(意大利优力声)胆机和音箱

7.jpg

新汉建业继续使用全套“柏林之声”器材搭配PMC最新旗舰音箱,我感觉“柏林之声”与PMC音箱挺搭,可以让PMC发出有速度,有能量的低音

8.jpg

Cinemaster(影音大师)主要展示Focal音箱,以及新代理的Krell功放

IMG_0023 拷贝.jpg

音联邦也展示了两套HI-END系统,分别是Goldmund搭配Canton、T+A搭配法国“三角”音箱

10.jpg

尊宝展示的NAD M10配Jamo 50周年纪念版590音箱,简洁,音质也不错

11.jpg

威达以数码播放和小型化机型为主

12.jpg

Harman/Kardon的展厅内展示JBL DD67000,并且有歌手在场演唱,并做唱片试听会

13.jpg

威傲展厅带来全新品牌意大利Diesis Audio,它的“音箱”很特别,没有箱体,中低音和低音部分完全开放

14.jpg

醇音展示全球最贵之一的播放器品牌WADAX,功放和音箱分别为“帝瓦雷”和“爱斯特浓”音箱

15.jpg

佰籁瞪展示T+A音响器材,搭配PIEGA音箱

16.jpg

Hegel解码合并机,配上KEF R11,再加上PC,系统结构简单,效果也不错

17.jpg

优声美影以Q-Acoustic音箱作为主角来展示HI-FI系统

18.jpg

钟神展示全套高端音响产品

19.jpg

乐燊展示美国“大丹”功放,驱动Vivid Audio音箱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