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在上一期中,我们探讨了关于中枢转轴唱臂与正切式唱臂在技术上的优缺点,在今期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大家使用比较多的中枢转轴唱臂结构与声音的关系。影响中枢转轴唱臂声音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臂管的长度,臂管材料,支承轴承以及施加针压方式这几方面上。
在市面上最主流的算是直线型臂管的中枢转轴唱臂,在较早的期间也曾在市面上流行着S型,后来又兴起了J型。不同臂管形状的出现最主要都是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唱头壳与臂管所形成的角度,也就是在之前提及的补偿角,这个补偿角的作用是为了修正循轨误差,所以S与J型臂管出现就是目的来修正这一误差。而直线型臂管它的补偿角就设置在唱头盖的位置上。但是随着唱头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唱臂都在追求轻量化的设计,而S与J型唱臂就被认为是一个比较老土的设计,由于臂管的弯曲部分从而导致了唱臂有效质量的增大,所以渐渐地被很多厂家所淘汰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想玩一些柔顺度比较低的老式设计唱头的话这些唱臂还是有它的用武之地的,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见到有些日本方面的厂家还是在生产的。而直线型臂管成为主流唱臂的形式已经是事实不能被改变的。接下来我们就以直线型唱臂为重点来探讨各个方面对唱臂声音的影响。

唱臂长度
首先来看看臂管的长度与声音的关系。大家在市面上见得比较多的应该算是9寸唱臂了,寸数代表着唱臂的有效长度。而再长的唱臂分别有10寸、12寸甚至14寸。到目前为止最长见过的就是14寸了,大家可能会疑问为什么没有更加长呢。是的,理论上越长的臂管,它所画出来的弧线弧度必然越平缓,循轨误差必然越小。大家都知道唱臂越长对减少误差越有利,但是唱臂始终要装到唱盘上使用,不可能无限制地长,所以臂管的长度会有个限制,而且唱臂也会因为长度越长会导致转动惯量的增大从而导致循迹性能下降。我们曾经拿同一牌子的同一材料同一轴承9寸和12寸唱臂进行对比,发现长唱臂会存在一些问题。虽然,12寸唱臂在听起来声音是会较9寸唱臂来得稳定,但是却在声音的动态和鲜活感上面却有所不及。这是因为12寸唱臂由于长了导致有效质量的增大和灵敏度的下降,所以在匹配唱头是我们要注意的,我建议找些柔顺度较为高的唱头匹配为宜,这样可以克服12寸唱臂的循迹性能的下降,避免了大动态时候的失真,但是也要注意谐振点的问题,大家可以通过之前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找到计算公式来计算从而选择出一个平衡点。

唱臂材质
唱臂材质相对于它的长度来说又有进一步的影响,早期最常见的臂管是用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而高级的臂管会用铝镁合金,甚至钛合金,日本的Audiocraft还推出过木质与竹质的臂管。由于现代唱头技术的改良,很多唱头都是高柔顺度设计,所以轻质量唱臂也就成为了主流,而制作唱臂臂管的材质离不开关键的几点,主要在于重量轻、刚性大、共振频率低。只要能够达到这些要求,那就是能造好臂管的材料了。而现代设计的唱臂很多都采用了碳素纤维制造,由于碳素纤维相比上面的各种材料都来得有优势也就随之而成为当代唱臂材质的主流。英国的Wilson Benesh(图一)就是碳素纤维轻质量单点支承唱臂的代表,它的低重心设计和一体成型的设计现在还是碳纤维唱臂中的佼佼者。当然,每一种材质都有它的成功例子和品牌,就像到现在为止都还在使用铝镁合金的SME唱臂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里也要补充一点关于唱臂质量轻重的知识,唱臂质量的轻、重指的并不是整支唱臂的重量,而是唱臂的有效质量,这是需要读者明白的。有效质量(arm effective mass)要从转动惯量说起,不过如果解释转动惯量,估计又要在这里长篇大论地把大学课本里面的东西般出来,那些乏味的公式推导估计读者们是接受不了的。不过了解了有效质量对大家计算唱臂与唱头谐振点是有用的,而且通常我们在唱臂的说明书上面能找到的。
唱臂轴承
对于中枢转轴唱臂有了好的臂管,当然少不了还要有好的轴承,如果轴承的摩擦力太大,就会影响到唱针的循轨。轴承对于一支唱臂来说几乎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如何把轴承的摩擦力与振动减到最低一直都是唱臂设计的课题。唱头针尖在沟槽里的振动的力量是很微小的,如果一旦受到轴承过大的摩擦力与振动的影响,那该会对声音造成变形和扭曲!在市面上大家可以发现不同唱臂品牌的轴承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理论都有自己标榜的优点。现在我们买到的唱臂主要就以球形轴承唱臂、单刀轴承唱臂、双刀轴承唱臂以及单点轴承、四点针尖轴承唱臂、油槽轴承唱臂。最经典最常见的球型轴承唱臂就是英国的REGA(君子),由于工艺成熟,所以REGA唱臂(图二)的价格不贵而且稳定性高,充分体现出了球型轴承唱臂的特点,球型轴承因为它可以同时达到某种最紧密与摩擦力最小的妥协点所以相对稳定性比较高。而另外一个英国牌子SME则是刀锋轴承的忠实拥戴者,刀锋轴承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不少问题,早年的单刀轴承虽然灵活,但是稳定性会比较差容易松动,双刀轴承解决了单刀的松动问题却带来了重量增大的问题。SME从单刀到现在双刀轴承,经过不断的改良克服了双刀轴承太重的缺点,使它的V号(图三)唱臂成为了一代经典,也因为它的稳定容易调教等特点受到发烧友的广泛好评。后来便还有一种四点针尖轴承唱臂最常见的应该算是PROJECT的唱臂,这种结构的好处是稳定,不过由于支承点多了相对单点支承来说摩擦力会增大,但是也不失为一种成熟唱臂的做法。而单点轴承唱臂应该算是现在HIEND级唱臂里面用得最多的技术,因为理论上单点的摩擦力是最小也是最灵敏的结构,而通常单点轴承唱臂虽然灵活,不过都有不稳定的问题。Graham唱臂在这方面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尤其当中的Phantom B-44(图四)型号更是现时单点唱臂的技术顶峰,具备了高灵敏度以及高稳定性于一体,在当中体现出了单点轴承唱臂的动态大分析力高等优点,所体现出来的声音表现是其他几种轴承结构所不能达到的。当然单点唱臂还有Wilson Benesh、Clearaudio等碳素纤维单点唱臂,都是现时买得到的比较好的单点臂产品。


静态和动态平衡
所谓静态与动态,指的是给予唱头针压的方式。通常,唱臂都是采用未端一个可旋转位置的重锤来同时做平衡和调节针压的工作,我们称它为静态平衡。如果不管唱臂支轴两端平不平衡,纯粹以弹簧或磁力来对针尖施加压力的方式,就称为动态平衡。静态平衡的问题出在当唱臂遇到不平的唱片而被抛上抛下时,唱头的针压随之而改变。而动态平衡的问题则出在针压的精确性与持久性,由于弹簧与磁体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会老化或者退磁,而导致针压的偏差,所以都是有利有弊。后来又有人设计出了半动态平衡方式,就是用重锤来先做唱臂二端的平衡工作,再以更精密的弹簧或磁力来施加针压,这在REGA高端唱臂里面是经常见到的方式。笔者接触过很多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最后都是认为,动态平衡虽然声音是很稳定,不过在音乐的起伏上面缺少了份活生的感觉,静态平衡还是最自然的提供针压方式。

上面说了这么多类型的唱臂,其实最后一句话,无论什么形式结构的唱臂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只要你把握到它的个性和风格你一定可以玩出一种令你满意的声音。

影音中国特别鸣谢《新音响》杂志友情提供版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