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了唱臂各个部分结构以及对声音的影响,到今期我们着重来讨论一下唱臂上面的一些参数设置对声音的影响和调整方式。在唱臂上面可调的部分主要有三个部分,一就是垂直循迹力也就是通常说的针压,第二就是垂直循轨角也就是通常说的VTA角,第三就是抗滑力也有人通俗叫作偏压。针压我在前面讨论唱头的文章中已经叙述过,所以在这里我们针对VTA角的调整和抗滑力的调整进行讲解分析其对声音的影响。

垂直循迹角(Vertical Tracking Angle)
垂直循迹角所描述的就是唱头针杆与唱片平面的水平夹角的角度,通常发烧友把它简称为VTA角。说到VTA角度又要牵涉到唱头上来了,每个唱头上面都有说明其VTA角度的大小,而且不尽相同,通常唱头厂家都把VTA设计在21度至23度之间。但是也有例外的,这就要说早年曾经风靡一时得SHURE V15唱头,在它的型号上的15就是因为其拥有15度的VTA角而得名。如果要追究VTA的重要性,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实针杆只是一个参照物,而起作用的主体是唱针。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唱头厂家标出自己唱头的VTA,其意思就是如果把针杆设定在这个角度下,唱针在唱片坑纹里面有着最大的接触面积。由于唱针实在太微小,我们用肉眼是很难看得清它在唱片坑纹里面是如何状态。所以我们只能够通过针杆作参照物来衡量唱针在坑纹里面的状态。理论上当唱针切入坑纹的角度与唱片刻碟机的刻针刻碟时候的角度越接近那么唱针和坑纹的接触面积越大,接触面积越大所捕获到的信息量则越多。

调整VTA角的时候主要的原则就是在于用眼看和用耳听,很多人都主张利用VTA进行声音平衡度的调整,在我的理论中VTA角只有一个点是正确的,VTA对声音平衡度的影响只是调校过程中的副作用,而我们真正要把握的是唱针捕获到的信息量。大家都知道声音平衡度可以通过很多地方来调整,并非必要在VTA上面做文章而导致本末倒置,例如针压或者负载阻抗的调整都可以对声音的平衡度进行微调。而VTA角最先决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唱针能否捕获到最大的讯息量。当然这个讯息量的多少只能够通过平时的经验累积而来用耳朵去衡量。不过我们可以借助声音的平衡度来大致判断VTA的准确性,可能大家觉得VTA的调整不太科学。的确,VTA角的调整的确没有一个工具去衡量究竟是否准确,这也是玩LP的乐趣所在,VTA角需要通过慢慢重复的多次尝试才能找到让你唱头与唱片坑纹充分接触的点的所在。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VTA的调整方法,基本上现在设计的唱臂都有VTA升降装置,只有个别如REGA等唱臂没有设计VTA的调整装置,而需要另外加一个VTA调整配件才可以升降VTA角。各种唱臂的调整都是大同小异,调整时只要松开锁着唱臂中心轴的螺丝,然後往上或往下调整就可以了。不过大家要注意的就是调整的幅度,这个是调整VTA的要领,调整VTA应该是以微距的幅度来调整,微距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张普通A4纸的厚度。笔者喜欢在调教VTA的时候先找来一小叠的纸片,可以由一些A4纸剪开,纸越薄越好不用太大5*5CM就好了,然后垫在臂座或者中心轴与唱盘基座之间来进行微调,大家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小纸片来达到微距调整的效果。大家要知道只要唱臂后面的角度有少少的变化,相对与针尖那小小的接触面来讲就是很大的变化了,所以调整的时候一定要够细。

调整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唱头的的状态,看看当唱针停在静止的唱片表面时,唱头盖顶、唱臂是否与唱片表面平行。这个通常对于唱头底是平面的唱头比较方便,一般来说把唱头调至与唱片表面平衡,就基本接近VTA角的标准要求,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微调就可以了,如果唱头底是斜面的话就要多花心机去慢慢观察针杆与唱片平面夹角。通常我们可以利用声音的平衡度来检验VTA角是否到位,如果VTA角度偏高了声音则比较刺耳,如果VTA偏低,声音会比较沉或高频失去光泽,通过这两点大家可以慢慢尝试。

另外,还要说一点大家都不愿意去接受的现实,其实对于不同重量不同公司的唱片,由于其碟基的材质的不用而导致有不同的厚度出现,而用不同厚度的碟调出来的VTA都会有所区别,所以你应该要选那个厂家那个质量的碟来作为调校VTA角的标准呢?那就见仁见智了!当然有聪明的厂家在唱臂上面设计了VTA微调旋钮可以使用者根据不同的碟去作微调就解决了这一尴尬局面。

抗滑力(Antiskating Force)
如果阁下用的是正切型唱臂看到这里可以忽略或者跳过,因为正切型唱臂在水平情况下是不需要调整抗滑力的,只有中枢转轴唱臂才需要大家动手调整。由于正切唱臂它是从外到内正切横走的,因此没有内滑力的问题。如果是中枢转轴唱臂,就会因为唱臂循迹时向内的惯性而产生一个向心力。所以唱臂上面必须要设计一个向外的力来平衡向内滑动的向心力这就是所谓的抗滑力。纵观现在市面上的唱臂抗滑力的装置主要都是三大类型吊锤式、磁铁式、弹簧式,在这里面最稳定最精确的应该是磁铁式,但是设计难度就相对较大,因为要考虑到磁力线的屏蔽和磁力的分布是否均匀,磁屏蔽对于唱头和唱臂线这两个相当敏感的部分尤其重要,因为设计稍有不慎就会对声音造成劣化。吊锤式次之,虽然精度不是最高,但是设计简单,不过在使用时候要注意悬挂部分的润滑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摩擦力。而弹簧式则是稳定性最差的,弹簧的拉力会因为金属的疲劳会变化,所以一定要注意保养了。

厂方通常会建议用户把抗滑调整到与针压相同的标示上,但这并不代表针压的力量与抗滑的力量是相同的,它只不过是要方便用家调整而已,事实上由于唱片播放时候循迹半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那么线速度也随之变化,因此向心力不是一个定量而是一个变量,所以抗滑力由外圈到内圈是一个变化的力,而我们调整出来的也是一个综合的参数。至于调整方法,以前有人提出用光滑的测试唱片来调整,不过要考虑一点表面光滑的唱片是没有坑纹的所以不能代表唱针在播放时候的状态,不同的声音频率的坑纹会对唱针产生不同的作用力。而我的方法则建议大家找一张状态完好的单声道唱片,最好是小提琴,找一副好些的耳机,选择耳机的原因是减少了外界干扰,避免了原本系统或者空间的左右声道不平衡的情况,然后一边调整一边监听左右声道的平衡度,如果抗滑力大了就会偏向右面声道,相反小了就会偏向左面声道,如果你感觉结像在你的头顶中间或者眉心正中就正确了。调整的时候我们尽量选择唱片靠内圈的位置进行调整,因为越靠内圈向心力越大,调节起来比较敏感,而且内圈容易产生失真,所以能保证内圈播唱时有着比较低的失真。当然不要忘记了,在调偏压的时候先把唱盘的水平先调好!

影音中国特别鸣谢《新音响》杂志友情提供版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