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闭幕式由因出演《鸣梁》而人气飙升的李贞贤与赵镇雄主持

1011日,为期10天的第1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闭幕。中国影人阵容与开幕式不可同日而语,仅有新浪潮入围长片《不能说的夏天》导演王维明、唯一得奖短片《四十三阶》导演吴中天、闭幕影片《大茶饭》主创李保樟、黄又南 、吴家丽压轴登上闭幕红毯。由黄秋生、阿Sa主演的黑帮题材喜剧片《大茶饭》作为闭幕片,在露天影院进行了放映,收获了不错的反响。

2.jpg

来自香港的闭幕影片《大茶饭》的主创们亮相闭幕式

面子:闭幕红毯星光寥寥

里子:观影人次再创新高

三大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式因为颁奖环节逼格高且过程极快,星光总是十分暗淡,奖项少得可怜的釜山电影节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闭幕红毯仅有《不能说的夏天》导演王维明、获奖短片《四十三阶》导演吴中天和闭幕影片《大茶饭》主创李保樟、黄又南、吴家丽压轴登上闭幕红毯。韩国影人阵容也星光寥寥,安圣基、刘智泰、金喜爱、姜受妍、李贞贤等韩国老牌影人,提携着《野花》主演曹秀香、《鸣梁》中饰演李舜臣儿子的权律等一众新人亮相,人气明星几乎不见踪影。

闭幕式典礼上,凭借《鸣梁》再度在电影圈人气飙升的李贞贤与赵镇雄主持闭幕式,公布了各单元得奖者。最受瞩目的新浪潮大奖由评委会主席阿斯哈·法哈蒂和组织委员长徐炳洙一同颁发,韩国电影《铁原纪行》和伊朗电影《13》共同获得新浪潮奖单元大奖,两部入围的华语片《少女哪吒》和《不能说的夏天》均无缘奖项。

简短的颁奖仪式结束后,闭幕片《大茶饭》剧组登上舞台,香港导演李保樟表示非常荣幸自己的电影能够见证本届釜山电影节的成功闭幕,而且看到现场座无虚席也是非常感动。吴家丽和黄又南都表示自己是第一次来到釜山电影节,希望韩国观众能喜欢这部《大茶饭》。

虽然闭幕式看着寒碜,但就在1011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组委会主席李庸观公布了本届电影节的数字报告。报告显示,本届电影节总共接待访客226473人次,再次刷新了釜山电影节的观众人数纪录,其中不含记者在内的访客7882人,前来报道的记者达到2291人,包含1971名韩国记者和320名外国记者,完全坐实了釜山电影节亚洲人气、关注度第一电影节的地位。此外,本届电影节总共放映了来自79个国家的312部电影,其中96部电影为全球首映。“亚洲电影市场”(包括国际电影中介和电影产业博览会)总共有来自24个国家的195个公司设立了109个展位,连续几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致力于帮助亚洲新导演的釜山国际电影节,在今年的新浪潮单元里实现了孟加拉国和黎巴嫩电影零的突破,另外伊拉克、越南等电影弱势国家出品的电影,也都出现在了本届电影节上。

3.jpg

台湾短片《四十三阶》夺华语片唯一奖项善才奖

面子:华语新导演阵容强大

里子:遗憾无缘新浪潮大奖

1011日上午,釜山电影节新闻中心举行了评审团记者见面会,釜山电影节执行委员长李庸观与新浪潮奖评委会主席阿斯哈·法哈蒂(《一次别离》导演)一同亮相,公布了包括新浪潮单元在内的主要奖项获奖名单。

新浪潮奖单元最终诞下了双黄蛋,韩国电影《铁原纪行》和伊朗电影《13》并列获奖。两部入围的华语片《少女哪吒》和《不能说的夏天》均无缘奖项。对此,新浪潮奖评委会主席阿斯哈·法哈蒂向记者透露:“曾有一部中国电影一直坚持到最后一轮选择,评委们当时都感慨如果能颁三个奖就好了。”但阿斯哈表示不方便透露该片片名。

除此之外,今年的华语长片、短片参赛参展阵容中,仅有台湾演员吴中天自编自导的短片《四十三阶》获得了善才奖。这是他首次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该片是他为纪念已逝的奶奶而拍摄的,在釜山放映结束时获得了热烈的掌声。由于打篮球导致右腿骨折,吴中天是坐着轮椅来到釜山的,其女友杨子姗也推掉2个月的工作,来到釜山陪伴左右。

4.jpg

入围新浪潮奖的华语片《不能说的夏天》、《少女哪吒》均遗憾落败

面子:中国热钱越来越多

里子:产业漏洞亟待修补

随着电影节规模越来越大,前来报道的中国媒体越来越多,来到釜山的中国人也是越来越多。不过,直到本届电影节,所有电影放映前志愿者都依然操着韩文、日本进行说明,中文仍不见踪影。

不过,这仍然无法改变中国影人已经成为这里的明流暗流驱动者的事实。论制作,中国电影依然是最强的生产力,除了开幕片《军中乐园》、闭幕片《大茶饭》,大师单元里张艺谋《归来》、许鞍华 《黄金时代》便占据了两席,更不用说小成本创作者。中国新导演们的处女作或者第二、三部作品完成度依然遥遥领先除韩国外的其他亚洲国家(参考《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记釜山华语导演)。

论市场,中国巨大的票房潜力吸引着大量片商前赴后继。整个电影节期间关于中国市场的消息络绎不绝,华策入股N.E.W公司;无数公司在这里寻找剧本、导演和特效人员;即将在中国上映的《鸣梁》制作方CJ娱乐总裁郑先生对着中国媒体侃侃而谈,展望他在中国的远景规划;《好莱坞报道者》刊登了《为什么中国人把釜山电影节变成了主场》的长篇报道;就连韩国卖座大片制片人论坛上有人提出的“虽然大家都想去中国拍片,但是大家要团结,不要内斗”的呼吁,都像是在为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票仓的中国电影市场植入软广。

处于底层的记者们也在感受着这一变化,据粗略计算,整个电影节期间有将近20个剧组来到釜山宣传,以往每天也就出一条稿子的记者们,今年在釜山竟然跟在戛纳、威尼斯一样,有时候一天得在新闻中心和宾馆跑上两个来回——这还不算看片的时间成本。甚至在同一天,相熟的中国同行们连续探了《爸爸的假期》和《我的新野蛮女友》两部电影的班,感觉就跟在国内无异。

不过,作为中国媒体,在釜山电影节期间,一边充分感受到祖国强大带来的优越感,一边却也因为这里丰富的办展理念,人性化的流程、贴心的服务,尤其是韩国人专业又抱团的信念,而深感韩国电影的崛起绝对不是昙花一现的。如果中国电影不想在很多年后被吐槽只有热钱没有好作品,需要向我们的友邻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