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T-OPERA-facebook.jpg

  2015年1月下旬,媒体报导纽约将有暴雪,纽约当局不仅实施了驾驶禁令,还史无前例地关闭了地铁。为此我们担心我们的纽约之行会受影响。1月28日,美国国家气象局(NWS)预报多地会迎来“历史性暴风雪”后,承认气象预报失误。在这种情况下,1月29日我们顺利从迈阿密飞抵纽约。

  有人讲“不到纽约不算到美国”。纽约是一座世界级城市,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娱乐与时尚界。遍布全市的歌剧院、音乐厅、剧院......其数量之多、剧目之丰富、观众之踊跃,使我们更感到纽约的文化软实力,所以到了纽约我们一定要去看歌剧、音乐剧,感受这种音乐、文化气氛。

  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林肯艺术中心。林肯艺术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艺术会场;作为纽约古典音乐界的中心,是所有艺术家憧憬的舞台,同时也是汇集了剧院、歌剧院、音乐厅、室外音乐厅的纽约文化中心。

o-MET-OPERA-facebook.jpg

  我们一到林肯中心,就感受到它的气势。一个宽大的广场,三座巨大的建筑矗立在广场的三面。广场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喷水池,由于在冬季,并没有展现它迷人的风姿。

  面对林肯中心,在右边的是艾弗里·费雪厅,是一个拥有2738个座位的音乐厅,以前称为“爱乐厅”,是纽约“爱乐”的驻扎地。在左边是纽约州立剧院,是有2713个座位的芭蕾舞剧院,原为纽约市立芭蕾舞团的主场地。正对中间是大都会歌剧院,拥有近3900个座位的歌剧院,大都会歌剧团的主场地。这个建筑阵式,正好说明歌剧在各类音乐中重要的主导地位。

2.jpg

throw-on-your-fanciest-outfit-and-go-see-a-performance-at-the-metropolitan-opera-house-this-season-its-producing-famous-operas-like-la-bohme-madame-butterfly-and-tosca-to-name-just-a-few.jpg

  我们到林肯中心的时候,一场芭蕾舞刚好散场。我们再去爱乐厅,这段时间却没有演出。

  最后我们买到大都会歌剧院的票。2月3日演出两个短歌剧,柴可夫斯基的约兰塔,巴托克的蓝胡子城堡。这次观看歌剧演出,既是一次艺术观摩,又是一次异国他乡观剧的多方面的个人体验。

  首先是观众,大都会歌剧院的3816个座位,当天的演出可以说是座无虚席。观众踊跃,说明演出的生命力,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观众以中老年居多,女性观众不少,还有一些坐轮椅、拿拐棍的观众。观众对演出的欣赏,还可以从观众的掌声看出。这种掌声不是那种习惯性、从众性、礼节性的鼓掌,而是欣赏性、发自内心、热烈激动的鼓掌。我旁边坐着一位中年妇女,鼓掌时热情奔放、经久不息。我感到她是一种竭尽全力的鼓掌。

97266-050-790A3B08.jpg

  再看剧场建筑,观众大厅仍是传统的马蹄形。建筑的规模,可以称得上庞大无比。观众厅体积很大,周围五层楼座,分三面环绕,其中两侧的是浅楼座,二层是包厢。剧院的门厅也高大宏伟。行厅内也卖食品和饮料,以便利下班赶来看戏的观众。楼上座席的斜度很大,在每个座位视线都很好。我还发现观众厅顶部是不平的,这可以适当增加对后排观众的声音反射。我还看到包厢栏板周围全部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反射带,可以产生更多侧向反射声。

  我还注意到在舞台两侧,挂有两组线阵列扬声器系统。显然,在1966年新建大都会剧院开幕时是不会有的。这也说明大都会剧院也在与时俱进,同时也说明线阵列扬声器系统不仅可用于体育场馆,亦可用于这样世界一流的歌剧院。

Metropolitan_Opera_auditorium_from_Familiy_Circle.jpg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听下来,感觉到剧场的音质是良好的。不论是男、女演员的演唱,还是乐池内各种乐器的伴奏,听感都是优美的。声音不干不燥,清晰而不混浊,丰满而不沉闷。说明声场是均匀的,混响时间的设计是合理的。名列全球四大歌剧院,名至实归。伦敦皇家歌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并称为世界四大剧院。其中我还去过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听歌剧,音质也相当好。

  我想这里还反映了一个设计理念。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作为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从外观看除了气势较好,外形方方正正,并没有特别过人之处。但却在音质上下足功夫,保征有一流的演出效果。不像有些土豪建筑,外形奇形怪状,只求夺人眼球。有一些剧院、礼堂,不注重音质效果,形成了什么都好、就是音质不好的局面。

  两部歌剧的演出,也是非常精彩。先看伴秦,乐池内有80-90人正规与完整的交响乐队,其演奏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单听伴奏就是绝妙的享受。

  这次演出的两部歌剧,《蓝胡子城堡》、《约兰塔》都不算热门的歌剧,演出这样的歌剧,说明大都会歌剧团的自信。《蓝胡子城堡》是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唯一的一部歌剧。而巴托克1945年在纽约去世,和许多艺术家类似,在生前并没有被广泛认可,而去世后却声名鹊起。

  仔细想想《蓝胡子城堡》这部歌剧还真有点意思,一些戏曲是大团圆,一些戏曲是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此剧有些不同。

  蓝胡子和尤迪特,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善与恶,使他们表演一部永恒的悲剧。一个有权有钱的男人,渴望一个女人能充分满足他的欲望,然后再抛弃,这是一种悲剧。而牺牲自己去献身于男人,明知后果悲惨,在财富诱惑前半推半就,仍然飞蛾扑火,又是这类女性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从巴托克生前一直延续到现代。被查出的贪官,每个当代蓝胡子,几乎都包养数个女人。这个过程就像烟花爆竹一样,瞬间的光辉灿烂,转眼烟飞灰灭。巴托克看到这个悲剧,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出路。找不到解决办法,他只好让他的男女主人公走入门后、走入黑喑,直到进入地狱。

  看完歌剧,第二天启程回国。我在想,人类在科技方面有那么高的智慧,科学技术方面的许多难题都一个个解决了。那么,在社会方面的许多难题早晚也是可以妥善解决的。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