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蒲东

    上年年尾,香港第二间IMAX电影院正式在尖沙咀iSquare商场开张,第一套播出的电影,正是全球大热的《Avatar》。论画面大小,它是全港之冠,屏幕是12米高21米阔,总面积达252平方米,比九龙湾那间的12.64米高18米阔、总面积227.5米更大,亦比香港国际机场的4D巨幕影院大,虽然iSquare IMAX并没有4d的效果(即香味、水花、烟雾、泡沫、飘雪、风吹及闪光等)。不过香港两间IMAX影院,比起外国的正常屏幕尺寸(22米阔、16米高),还是小了一点。

    其实IMAX之所以如此震撼,只因为它使用了特别的70毫米底片。传统70毫米底片的影像尺寸为48.5毫米×22.1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影像尺寸则为69.6毫米×48.5毫米。为了以标准电影的每秒24格来曝光,IMAX底片的进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灯管的亮度更高,最大的12-18千瓦氙气-弧光灯甚至需要水冷的电极,所以造价绝不便宜,而且整套系统更重达1.8吨。

    IMAX为了尽用底片面积而没有声轨,它采用了六声道35毫米磁带播放与画面同步的声音。在90年代前期,与画面分离的数码化六声道声源改为以更精确的脉冲产生器作为传统SMPTE时码的同步讯号源。这是日后杜比数码及DTS等电影院多声道系统的前身。IMAX继续发展,出现了新的表现手法,例如立体影像及每秒高达48格的画格数。音响系统方面则有Sonic-DDP(Direct Disc Playback,无压缩LPCM环绕声轨)、立体音响系统及呈椭圆形分布的扬声器群。

    近日的3D电影《Avatar》,就是使用了两部投影机,一部采用水平偏光,另一部采用垂直偏光来“欺骗”我们双眼以造成三维效果,比起香港其他数码3D戏院只用一部投影机的圆偏光镜技术造成的3D(RealD)效果,好处是会光亮很多,但观看的角度不对的话,就会出现见到叠影的问题。
    另外,iSquare的IMAX投影机是使用两台最新的数码化2K DLP放映机,一般采用的是两台2K分辨率的DLP投映机,相对于胶片版的IMAX,主要优势在于亮度。而IMAX的大画面高分辨率(70mm菲林的解像度大约是8K ×4K)的优势则丧失了。即使是普通35mm的影片,分辨率至少也相当于4K的水平,而现在使用的IMAX Digital放映机只有2K (相当于2048像素),所以香港的发烧界亦在热烈讨论这个问题,说它不配IMAX的称号。而据笔者所知,70mm菲林拷贝要港币17万元,数码拷贝只要7万,成本已大大减低,以2K播放,真的没有理由。
    不过数字归数字,入场观看又是另一回事。笔者在iSquare先后观看了两次《Avatar》,可能因大部分都是以数码CG收录的,就现场所看投这样大的画面,则与70mm菲林的感觉一样清晰,纤毫毕现,只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偏暗的画面时,会在银幕上见到一条条直纹,这应该是两部DLP投影机所造成的Screen Door Effect。另一问题是IMAX使用的3D眼镜实在太大了,我这个戴眼镜之人还要加上一副3D眼镜,实在太沉重,弄得我的鼻子很不舒服。但总括而言,IMAX戏院仍是我看过之中声画最好的电影院,这样的大画面震撼,就算再好再贵的家庭影院,也是不能相比的,所以就算是170元港币一张戏票,两间IMAX还是场场爆满。据笔者所知,国内亦有十多间IMAX电影院,身为发烧友的你,请尽快买票入场感受一下大画面的震撼吧!你才知道我在说什么。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