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39年,它是诗人张光年(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合作的结晶。《黄河大合唱》作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典范,数十年来始终激励着中国人团结一心的信心与勇气,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文化象征。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这部声乐作品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黄河》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以标题性组曲的形式写成,在曲式结构上又融了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的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因为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的音乐会舞台上得以经常演出。


\


《黄河》钢琴协奏曲诞生至今的45年间共录制的多个版本,最广为人知的分别是1971年殷承宗(殷诚忠)中央乐团版和1973年爱泼斯坦的费城乐团版,在《黄河》音乐作品的录音出版史上镌刻了熠熠生辉的印记。黄河协奏需要将乐曲的情绪跟整个乐队与钢琴互相配合,是一部比较能体现乐团水准的作品。尤其是钢琴部分的演奏,有很多版本,但每个演奏者对力度和速度的表现都不一样,是十分具有对比意义的作品。


003sz2Fjty6NaV24fj8be&690.jpg


今天聆听的这张由广东龙源唱片出品的《黄河》,其乐团的演绎风格与过往我们听过的交响乐团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因为它的演奏者是来自朝鲜的朝鲜国立交响乐团。朝鲜是中国的近邻,而且在意识形态上也有相近的地方,所以对《黄河》钢琴协奏曲风格的把握还是有优势的。

朝鲜国立交响乐团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和著名的柏林爱乐乐团一样,所有演奏员均由男性组成。其演奏以严谨著称,乐队的整齐度很好,追求整齐划一和阳刚的风格是他们的特色,据说演出时乐队全体不看乐谱,动作整齐到如一人演奏,而且演奏员拉弦时身体摇摆的动作都齐整得极富观赏性。至于音准的处理,更加不在话下。


rdn_4f026daf13b75.jpg

朝鲜国立交响乐团


如今,朝鲜国立交响乐团已发展为三管编制的大型管弦乐团,以家喻户晓的名曲和民谣为基础,把洋乐器和民族乐器配合在一起,将通俗化的管弦乐进行二次创作。朝鲜国立交响乐团不仅能够演奏朝鲜自己创作的交响曲《血海》、《卖花姑娘》、管弦乐《青山田野的大丰收》、《我故乡可爱的家》和《阿里朗》等一百多篇朝鲜作品,还能演奏世界著名作曲大师的名曲以及中国的著名乐曲。

此版本的《黄河》由朝鲜钢琴演奏家金根哲演奏,金炳华指挥朝鲜国立交响乐团演绎。唱片的录音师李小沛先生表示,在此版本中可以聆听到世界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激情的乐团演奏的《黄河》。曲目乐章的前后编排与其他版本一样,第一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怒吼吧,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唱片中还收录了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以及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音乐串烧。在这张《黄河》中,不难发现除了某些曲目的乐段中竹笛演奏的颤音带有明显的朝鲜民间笛子味道之外,专辑中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欧洲作品的演绎都带有明显的朝鲜风格的理解和演绎。


2563_bbf12_0.png


《黄河》中的指挥金炳华下了不少功夫理解和消化作品,力求能有精雕细琢的效果。从钢琴演奏到乐队的伴奏,《黄河》演绎得气势磅礴,乐曲中情感的抒发非常到位,团员的注意力高度的集中,而且全身心的投入,乐队整体的力度和张力能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奋战的精神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控诉的意境,用音乐的词汇表达得恰到好处。如果从钢琴家演奏的角度来看,对比殷承宗和捷克广播交响乐团阿德里安•莱亚佩的演绎,金根哲的演奏还是相当棒的:展开部分,金根哲不过分渲染,这样便为以后的音乐发展留有余地。钢琴华彩段,金根哲处理得很激情,速度也比较适中,不乏撞击感的同时,难能可贵的是并没有让人有力竭之感。与乐队的配合非常默契,乐队层次清晰、错落有致,步步推进,加以钢琴游刃其中,相互推波助澜,如鱼得水,加上李小沛老师的录音,整体音效相当的好。另外,两首俄罗斯乐曲和《蓝色多瑙河》的演绎颇具欣赏性,维也纳独有的三拍子圆舞曲被演奏得很有韵味。如果要挑毛病的话,只能说某些地方有略微斧凿痕迹,整体来说这张演录俱佳的唱片十分值得一听。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