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虽然是一位天才的的钢琴家,但他的钢琴作品并不多,其中最受欢迎的大概就是这部《无字歌》了,这是一部歌唱性旋律,又有伴奏声部衬托的钢琴独奏套曲,共8集,每集6曲,合计48曲。它们与传统奏鸣曲完全不同,都是即兴式的、无拘无束的短曲,最短的不到一分钟,最长的也不过4分钟。它们集中体现了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气质,首 首精致典雅、隽永含蓄,旋律清新优美,手法简洁精练,充满诗情画意,像是一朵朵月光下盛开的小花,清香宜人,完全可以当作小品听。其中很多首被改编成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竖琴等各种器乐小品来演奏,如《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纺纱曲》等。

104427216376560310.jpg

  在《无字歌》众多版本中,受到好评的有两张,一张是匈牙利青年钢琴家席夫的版本,另一张就是巴伦博伊姆的这张DG版本。

专辑德文名:Mendelssohn-Lieder ohne Worte

专辑中文名: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门德尔松《无字歌》

发行厂牌:DG(Deutsche Grammophon)

发行时间:1996年

op53(Roberto Giordano)

  巴伦博伊姆既是一位颇有功力的指挥家,也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录过不少广受好评的钢琴作品唱片。他弹的《无字歌》纯朴自然、轻松而富有诗意,具有抒情的歌唱性。他那并不太亮、带有几分朦胧的音色、和《无字歌》中的那种浪漫情调十分吻合。

15977588tdjT0_b.jpg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是全球最有天赋而且变化自如的音乐家之一。他的祖父母都是俄国犹太人,二十世纪初因当地排斥犹太人而移民阿根廷。巴伦博伊姆的音乐天赋相当罕见,早年是由父亲安立奎•巴伦博伊姆(他是史卡穆扎的学生,史卡穆扎的学生还包括阿格麓希)指导,并在自由的环境下成长。当时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是国际音乐重镇之一,托斯卡尼尼、福特万格勒、鲁宾斯坦、肯普夫、季雪金与阿劳都曾经到当地演出,这些国际知名音乐家让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文化气息增添不少光彩。为了接触更广泛的领域以及找寻“家”的感觉,巴伦博伊姆在1952年回到以色列。而后欧洲重要音乐厅的邀约纷纷到来,包括十一岁时柏林爱乐的邀请(但是他很聪明地拒绝了)。

op. 109' 大提琴

  巴伦博伊姆在1956年首次为飞利浦录音,当时他十四岁,被富特文格勒赞扬为“惊人的音乐家”,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专心但广泛的接触各种音乐领域。巴伦博伊姆的年纪虽小,但是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天份视为理所当然,一生都保持了前瞻性的眼光。谈到他的音乐生活,他对于几位优秀的音乐同行也有很大的贡献。巴伦博伊姆与这些音乐家都是长时间的好朋友,彼此影响、彼此敬重。


  巴伦博伊姆二十岁时已经具有相当的身份与地位,他承认自己一开始非常懒惰而且没有教养(喜爱足球更甚于练习),但是他仍然承认光有天份的危险性。在钢琴独奏家、指挥(同时擅长诠释交响乐曲与歌剧)、室内乐演奏家以及被他称为“冷静的合作关系”的艺术歌曲伴奏生涯中,巴伦博伊姆没有太多时间专心从事单一工作。他在伦敦皇家节庆厅与英国室内乐团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接着又在巴黎与纽约举行)被认为是很马虎敷衍的演出(“你喜欢吗?”为了证实我的负面评价,我在其中一场音乐会后询问一位让人敬畏的钢琴家。“你不喜欢,太好了!”)即使有这样的失误,巴伦博伊姆的演出仍然不能用 “千篇一律”、“缺乏独创性”或“马马虎虎”来形容。巴伦博伊姆承认,和杜普雷(Du Pre)的婚姻彻底改变他的看法与眼光。巴伦博伊姆本人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但他仍惊讶于杜普蕾“令人难以置信的紧密与生气”,而且她“……在我所遇到的所有伟大音乐家中,从来没有一个能如此把音乐当成是自然表情的一种形式。” 这样的音乐生活虽然只是微弱且片断,却是却比学院里篇幅浩大的论文著作来得更有内容。他很乐观的认为,“总有一天,日本人会在音乐中感受到与欧洲人一样的情感,自由感受音乐的内涵和接触其外表”。

  他发现一些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有着“局限的打击乐性格”,并且有忠实地把音乐视为不完美的现代社会中的抚慰的观点。以一个坚定但温和的乐评人角度来看,巴伦博伊姆发现英国管弦乐团意味着一种可怜的状态,那就是尽管这些演奏者的表现相当专业,可是仍然很勉强能称得上是中上。他观察音乐厅,特别认为“这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乐器,但具有塑造音乐的良好能力。”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