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聆听中国》,是在2008年,由一个融合琵琶艺术与流行音乐风采的跨界组合,做了一次华丽的声乐礼赞,曲目以及优雅气质和壮阔格局着实让人屏息惊叹,以全新视觉的大碟《聆听中国》掀起一股民乐的浪漫风采。作为主创,赵聪期待呈现的编曲巧思为专辑注入了全新的听觉感动。另外,来自中央民族乐团和布拉格爱乐的伴奏充满戏剧张力,弥漫的亲密气氛和富有动感的节奏都为这张专辑添入许多亮点。这次由香港现代音像用全新的HQCDII重新压碟制作的新版《聆听中国》,更是把当今世界最高的录音技术投入其中,大幅度改善和提升原有的录音效果,为这张唱片注入新的活力,释放出更多的录音细节,带出更加传神的音乐画面。HQCDII的制作技术令人信服!无论是声音的活力、音乐与音响细节的丰富性,还是全频的质感与密度、音乐的吸引力等等,都是HQCDII版本将同一录音的音色与质感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最高层次。 

\

就《聆听中国》访谈赵聪(2009)

《聆听中国》是近年来我们所听到、看到最出彩的一次,它拓宽了民乐表现手法并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既耳目一新更令人惊喜。那么,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促成了赵聪与制作马久越、录音汉斯·尼而森先生的合作?赵聪告诉我:“应该是在2005年7月,我受韩国文化观光部邀请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参加了‘灿烂东方’韩国国际音乐节。我的一曲《新编十面埋伏》受到韩国朋友的喜爱,如此热烈反响是我们事前想不到的,当时看到这种场面,许多中方人员都非常感动,也从那时起,我对民乐演绎表现探索新形式有了信心。

音乐制作人马久越先生的文学造诣非常深厚,特别对中国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他觉得当今推广中国音乐文化还缺乏一些手段,希望通过创新的形式再经由唱片制作呈现音乐的精髓, 他希望以仿协奏曲等系列手法为琵琶独奏乐器创作与我合作做一张唱片,摸索把传统与现代的艺术融合,把明亮耀眼的民族音乐推向世界。从做这张软件开始,我们就把这个观点作为一个坐标,并把它当作实行既定的理想。马久越先生是个音乐天才,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张唱片里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他赋予的热情为《聆听中国》铺平了道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把自己关在家里完成了前期所有准备。在与他的合作过程,我发现他是个非常认真、严肃的音乐人。与汉斯·尼而森先生的接触就更有意思,我们是在第一次听他带来的《月舞》小样的时候出现了分歧,他本人对整体的效果非常满意,激动得像个孩子似的无可自拔,但我和马先生当时却显得比较平静,因为这与我们原有整套的审美范畴奠定的形式和表述方式的基础概念有出入,脑子里一下还没转过弯来。但尼而森告诉我们,一直以来中国人演奏的民乐手法是自己的审美情趣、演奏方法以及谱式的表述形式,但里面缺乏提供的空间可能有些地方正是西方人想要的。的确是这样,中国音乐要表达的是一种不可闻、不可见、不可言、不当名的觉悟和‘道’的境界。更进一步,这种‘有规而无格’的现象事实上是一种中国大文化中的精神实质。那么今天的《聆听中国》即是一张融入中西音乐表达手法的作品,是外国人自己想听到中国民乐表现的形式。

世界是多元的,我希望自己能提供一个哪怕是较小的,并不十分重要的,但至少有必要表达出这样一个方式。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音乐只能在一个圈子里有生命力,或者只给某一部分的人去听,因为它拿出来就是一种表达,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听到、感受到,这是我想表达自己音乐的一个基本看法。同时,我们还考虑到通俗的审美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内容,本身就有着许多欣赏习惯的东西在里面,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中西方的文化背景”。

多元的手法弘扬文化

近年来邻国的日本、印度音乐逐渐获得全球化的认可和接受,特别是欧洲观众有深厚的音乐素质,所以很容易接受各个国家或者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到了今天,中国经济综合国力提升必然带动文化层面的提升,赋予我们音乐人的神圣使命感早已到来,因而就有了许多传统的、民族的艺术通过更多的形式走向世界,不断拓宽和挖掘新的内涵和韵律。赵聪和马久越先生合作的《聆听中国》正是通过这种手段,摸索创新为中国音乐走向更宽阔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可喜的尝试。

张丹:“据我所知,《聆听中国》在时间、耗资投入方面都超越一张普通音乐软件许多,参与的中外音乐人在规模上都是一次新的突破,在整个创作过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赵聪:“是的,艺术家干的是非常麻烦、非常花时间的活,从筹备筹划到后期录音花了三年时间,而经济方面的投入更是超出原来的预算,但我们一直把精力投入到艺术的质量上,钱的开销已经顾不了。马先生是个执着的人,他让我安心做音乐,别的事情让他来解决。唱片里所有的曲目都是在马先生的工作室练习的,刚开始的时候,马先生发现,弹出来的东西不是他想要的,为此,我们做了许多尝试和修定,特别在节奏这个部分,马先生提出了许多想法和要求。因为我们民乐的琴谱节奏和时值的规定是因人、因情、因境、因曲、因音而宜的,需要从感性上去理解和从感觉上去把握,而绝非西乐五线谱那样在理性上和理智上来限定和制约。亦即是我们的乐器节奏感并不是十分的准确,于是我就哼着调进行反复弹奏以便找到准确的位置感。录音是在汉斯·尼而森的录音棚里进行的,在此期间,他曾多次从丹麦往返中国,了解和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我觉得整个工作的状态非常好,大家抱着要做一张高水平、高素质的唱片专辑,一张中西文化交汇的音乐作品。在选择的曲目里,我们力求把具有地域性的中国音乐风格涵盖进来,能够传递出更为丰富的音乐语言,专辑之所以叫《聆听中国》,是想把一个大的定位介绍给大家,能够代表民乐的《春江花月夜》、《新编十面埋伏》等曲目,把四川、云南、西藏、新疆、蒙古等地带有代表性的音乐,融入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通过声、光、电、舞美等手段,在更开阔的位置上充分展现中华音乐的魅力”。 

5.jpg     

探索新模式走向现代化

在与赵聪的沟通过程中,提到了目前音乐市场商业模式的问题,当然,这不应该是音乐家考虑的。但如何对音乐通过商业模式渴求发展,成为近年国内音乐操盘手主要考虑的关键词。而在这个过程中,非常令人欣喜的是,在积极寻求商业模式拓展自身生存空间的同时,对音乐品质的一贯坚持,通过优秀的音乐和商业的良性结合,确保音乐生命具有良性发展空间与否起到了关键作用。

张丹:“在大家的眼里,你是一个做严肃音乐的,但新的风格出来以后,你是否担心有人认为这是改弦易辙,或有点歪打正着的意味。另外,你对目前的音乐市场,特别对商业模式有什么看法”?

 赵聪:“我觉得市场不好不能怨观众,可能是拿出来的东西本身就不够好,也不应该埋怨观众太少,或欣赏水平低,艺术素质不高,这样容易造成曲高和寡的状态。因此,通过这几年国外、国内的演出,从自己所看到的,无疑,这更加增强继续探讨的信心。但我个人对这个看法相对比较中性,没必要拿一个社会禁忌的话题去挑战,一定要涉及这样一个禁忌造成某种噱头,我当时创作的时候确实没有这样的考虑。但是面对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眼光、看法,我觉得其实从一个比较好的角度,对一个创作者来说,应该是从作品意义上去考虑。

6.jpg

跟其他传统领域一样,今天一个行业的发展仍需要商业去改变,并以此形成规模。从中国音乐近10年走过的历程可发现,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舞台风生水起,逐渐成熟起来。回忆起来,在中国音乐刚刚起步的时候,大家都是抱着纯玩的态度,那时候没人会用商业的眼光去判断这样的新事物的未来,并且那是会被鄙视的,更谈不上与商业结合。至于怎么走,其实有许多答案,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有人去做,希望《聆听中国》的成功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编后语:通过对赵聪的采访,令我对中国音乐商业模式多了一份思考,必须看到,无论怎么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定位,或音乐与商业挂钩,都应该考虑到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是受众面。总之,文化、音乐,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20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首先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也是中国音乐人自主的、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化进程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新型的、开放的态势,有生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审美趣味更加多元化的意义,它是中国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之间的交融。中国的现代化任务任重而道远,而中国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则是整个社会现代化当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今天,《聆听中国》的创作组合正是通过全新的音乐理念和尝试,曲目铺上古典、现代、中西的艺术精华,爵士、舞曲、拉丁色彩弥漫透露出明晰亮丽的欧式美感与强烈的热情,画面千姿百态,色彩波澜。欣赏者感到既新鲜又陌生,但听来却一新耳界。《聆听中国》是一张精心制作的新录音,不论演奏、录音效果还是包装设计均一丝不苟,为近期民乐唱片罕见的一个范例。

赵聪艺术经历

赵聪,世界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文化部青联委员;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位艺术访问学者;获得美国圣荷西“国际世界音乐演奏大师”认证,美国圣荷西国际艺术节艺委会理事及高级评委;CCTV民乐大赛、国际中国乐器大赛等多项比赛评委。

3.jpg

曾多次获得全国青年专业琵琶大赛“一等奖”;文化部“海外推广个人贡献奖”;曾出版专辑《卡门》、《聆听中国》、《经典永恒》、《琵琶新语》。《聆听中国》成为Universal国际环球唱片公司历史上首张发行的中国民族器乐独奏专辑。先后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及美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出生于音乐世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出访过欧洲、美洲、亚洲、澳洲二十几个国家及地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及克林顿、希拉里、普京、梅德韦杰夫、陆克文等十余位外国元首聆听过她的琴声。纽约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华盛顿肯尼迪音乐厅、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日本札幌音乐厅、雅典卫城剧场、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以及圣彼得堡大剧院、比利时欧罗巴国际音乐节、萨尔斯堡国际音乐节、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罗马剧院等国际音乐舞台上,都留下了她美妙的琴声。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三次录制赵聪个人专访。2013年5月于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成功举办《指上天下》赵聪与中央民族乐团个人独奏音乐会,由国家话剧院著名戏剧导演田沁鑫倾心跨界指导。引起轰动,开创民族器乐演奏的新形式。

英国卫报评论:“赵聪完美的演奏,让中国民乐充满希望”;著名国际录音大师,“声响亚洲”评委会主席汉斯·尼而森:“赵聪是具有一流国际演奏水准的顶级演奏家”;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你的音乐让我激动地必须站着聆听……”;环球唱片公司国际部总监Danny:“赵聪的音乐给我们力量,把中国音乐推广到全球”。

HQCDII的四大特征

HQCDII(Hi Quality CD II)是HQCD第2代压碟技术,能极致真实地还原母带音源的音乐光盘。HQCDII采用比普通CD质量更高、更透光,常用于液晶体屏幕的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作为光盘的基片;基片亦特别制作为紫色,使赤色激光读取数据更精确;反射膜则由CD沿用多年的铝质转换成更具耐久性、耐热性、耐旋光性的特殊合金。三种物料 互相配合令HQCDII的音色更纤细,解像度、透明感及现场感更高。无需更换或添加器材,亦能体验到HQCDII的超凡音效。

7.jpg

 1. 采用新素材聚碳酸酯:HQCDII使用的聚碳酸酯素材有良好的转写性,精确地记录母带信号。透明度、精密度更好,实现了原音再生的可能,像玻璃一样透彻清晰的原音彷佛令人有置身现场的感觉。

2. 反射膜采用特殊合金:反射膜素材的转换可使反射率得到改善,能实现高精密读取音乐信号,表现出极度接近母带的音质。

3. 特别配制的紫色基片:紫色的本质自然地增强赤色激光的聚焦能力,读取数据更精确,大大改善误差率。

4. 三种素材带出相辅相承的效果:三种素材的融合实现了极度接近母带的音质。敬请亲耳感受这种与别不同的极致音效。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