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著名音乐人汪峰的创业项目“fiil”耳机正式在北京举办发布会。明星创业的发布会自然非同凡响,当晚众多明星以及好声音的学员到场,章子怡也以“家人”也录了视频给汪峰助阵。

发布会热热闹闹,由于汪峰持有fiil四成股份,是大股东并出任董事长,所以这次他并不是简单的玩一票,而是真正投入,他多次在“中国好声音”和自己演唱会的后台与团队开会,讨论重大决定。

  这次发布的产品有三款,fiil有线耳机、fiil Wireless无线蓝牙耳机以及fiil Bestie入耳式耳机,三款耳机售价分别为1099、1599和599元。从即日起,fiil将在京东上线销售,未来也会在主要城市设立线下专卖店。

  明星做产品,前一段手机见得多,什么崔健韩庚,不过结果都不算成功,这次汪峰能例外吗?这得从头说起。

  一、汪峰是如何想起做耳机的

  去年8月,汪峰鸟巢演唱会之后,汪峰的老友的吴世春发来微信,问他有没有兴趣做一款独立品牌的耳机。

  吴世春早年在华为工作,后来在百度,2009年成为天使投资人,算是互联网风投圈子里面的人,对风投变现轻车熟路。

  汪峰作为歌手,在这个行业里面有Dr Dre和Beats的成功范例,可谓一拍即合,汪峰现在的中国大陆的影响力爆棚,而影响力变现的最佳方式就是借着现在资本市场的热潮去创业。

  汪峰在和吴世春探讨之后,觉得玩“明星代言模式”肯定不行,最后,汪峰在这个项目初始阶段真金白银投钱,亲自参与产品,就有了Fiil耳机公司,汪峰按照出资额和影响力双重作价占股接近四成。

  在这个过程中,操盘得找一个有经验有点名气的,于是荣耀的彭锦洲入围,彭锦洲是华为老兵,后来跟着李一男去了港湾网络,然后又回到华为,这几年在荣耀摸爬滚打,在和小米的互相竞争中,互联网传播这套已经不是问题。

  实际上,这两年小米发起的互联网传播战已经种下了一大批种子,怎么控制互联网舆论,怎么互联网营销很多公司都在学小米。

  汪峰这个班子天使轮投资就很大,不缺钱,汪峰自己本身就是热点,算是起步就很牛的资本运作项目,而在技术方面,汪峰找了缤特力的这几个前成员来做。

  总体看,汪峰做耳机这个事情,是一个资本运作。投资人认为耳机市场有机会,汪峰有名气,而汪峰可以利用耳机把名气进一步变现获取高额的收益,然后资本搭台,招兵买马找来彭锦洲,技术上找缤特力的几个成员。

  这个和当年雷军做小米其实有点像,只是汪峰的名气比当年的雷军大多了,自己就是活广告这一点雷军都比不了。

  二、广阔的耳机市场

  耳机这个市场很广阔,但是中国的品牌很弱势。其实世界上大多数所谓发烧品牌的耳机,都是在中国某个角落的代工厂里面,经过工资微薄的农民工之手生产出来的,出厂价格也并不高。只有很少几款产品不是中国制造代工。

  但是在层层包装,品牌渲染宣传之下,稻草就变成了黄金。

  因为每个人听力和耳道都不同,对耳机的评价是非常个性化的,心理因素占有很高的比例。

  曾经有中国品牌试图利用代工资源,去做一些高性价比的耳机产品,但是没有强大的技术团队以及品牌做背书,大家是不承认的。

  这两年盯上耳机市场的人不少,小米合作过耳机,成绩不错,而后来1more的动铁耳机就被耳机行业的KOL狠狠打击。昨天,罗永浩的锤子也发布了耳机,毕竟耳机本身的成本低廉,利润丰厚,能忽悠成一款就一本万利,虽然失败者不少,但是尝试者更多。

  汪峰想利用其影响力冲击一下耳机市场并没有什么问题,一个音乐人对耳机应该有一定的发言权,也可以让公众信服。如果产品确实不错,汪峰的名字可以让Fiil的Logo看上去不那么Low。靠音乐人的影响力拉起来一个品牌不是没有先例。

  三、汪峰能成功吗?

  从目前发布的三款产品看,汪峰还是把自己的耳机定位在高品质的HIFI领域,而非大众市场。

  对于大众来说,200元-300元是一个上限,因为一部手机的价格在千元到5000元左右,而手机是最普遍的音源,如果想要量,就不能高过300元。

  淘宝热销的耳机,除了超便宜的地摊货,一个层次在50元左右,还有一个层次在200元左右,到了500元,销量就凤毛麟角了。

  而汪峰提供的三款产品最便宜的也是599元,贵的1599元,这个价位已经进入到Hifi耳机的世界,而Hifi耳机本身对流行音乐不太感冒,汪峰的名气会得到多大认可是问题。

  而且Hifi的圈子很保守,新来者往往被喷,而汪峰团队的技术实力并不被认可,缤特力本身是做通信耳机的,在Hifi行业并没有什么名气,靠缤特力中国研发中心的几个技术人员,就想要做出出色的耳机,这个逻辑在Hifi发烧友眼里是不通的。

  如果产品得不到广泛认可,那么汪峰做耳机这个事情很快就会被淡忘,产品普及不开,品牌也就普及不开,汪峰的粉丝确实有加成,但是粉丝里面多少人会掏钱买耳机还是未知数,毕竟崔健和韩庚的例子在前面。

  四、脚踏实地,不宜操之过急

  汪峰做耳机这个项目是资本推动的,资本急功近利是正常的,从有做耳机的想法到公布不过大半年,然后再过几个月拿出来量产产品,这个周期确实快了点。

  如果要上量,汪峰的Fiil不应该局限在高端,推一款100元-300元,人人手机可配的耳机才能普及开量,把名气变现,肯花几百元买演唱会门票的当然不会在乎再多花100元搭条耳机。

  如果要品质,那么Fiil现在这点人马和技术力量够不够?

  汪峰如果真想把这个东西当作毕生事业来做,甚至退休后保障的话,就不能操之过急。市场定位分析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搞清楚,有资本助力不怕没有人马,没有资源。但是也不是什么都要听资本的,急功近利的做法要不得。中国有足够多的代工厂,有足够多的耳机品牌,也有足够多的人才,聚集资源潜心对标做一款实力爆棚的产品打形象,用性价比高的大众产品走销量,这样才能做的起来。

  我们都期望中国未来能有一个在世界上站得住脚的耳机品牌,希望汪峰不要让我们失望。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