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城姑娘》是法国大文豪都德的戏剧作品,比才为该剧撰写了二十七首的管弦乐曲,其中六首附有混声合唱。《阿莱城姑娘》当初首演失败,但比才为戏剧写的配乐却没有遭到恶评。事后比才自其中选了四首改编成管弦乐曲,供音乐会使用,这也是比才的作品中很少在当时就获得成功的一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第一组曲》。比才去世后,他的好友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吉罗亦另挑选了几段音乐,加上比才的歌剧《伯斯美女》中的一部小步舞曲,编成了《第二组曲》。 不论是第一组曲或是第二组曲,至今仍是极受欢迎。

640.webp (1).jpg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Bizet)九岁就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总谱阅读能力曾使当时的著名钢琴家李斯特感到震惊。1863年,他完成了歌剧《采珠人》,这是他应征写作的第一部重要的歌剧作品。1868年,他完成了具有纪念意义的标题组曲《罗马》。

640.webp.jpg

  1872年,比才应邀为法国文学家都德的话剧《阿莱城姑娘》配乐。 话剧演出并未引起轰动,但由于比才卓越的音乐创作,使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而广泛流传下来,并成为各国音乐会演出的名曲。 歌剧《卡门》是比才创作的顶峰,但歌剧于1875年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时,观众的反应十分冷淡。 首演的失败使比才痛苦异常,据说当晚他在巴黎冷清的街道上绝望地徘徊了一整夜,他不断地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此后一直情绪消沉。 三个月后比才由于心脏病猝发而死,当时还不满三十七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