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MC这个品牌给人的感觉相当陌生,但公司创立人Carlos Candeias先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德国Hi-End品牌Candeias Audio就是他早年创立的品牌。此外,CEC的多款功放和CD机都出自Carlos Candeias先生之手。BMC则是他在2008年所成立的品牌,我记得自己曾经在三年前跟他做出一次采访。按照他的描述,加上我的理解,我想他的意愿是把BMC打造成一个高性价比的Hi-End品牌吧!时间一晃就是3年,BMC在国内终于有代理,而这款Pure DAC是我评论的第一款BMC器材。依我看来,它的起步点定得很高,使用USB 3.0接口,支持24bit/384kHz PCM和1bit/5.6MHz DSD高规格音乐文档、高电平输出和耳机输出完全独立,同时提供平衡和非平衡接口,又用上自家的专用放大模块,如此重量级的一款机型,仅仅是BMC里面的入门机型,有时候真让人傻傻地分不清。


无处不在的人为校声

在杂志社工作期间,我不仅听过不少靓的D/A转换器,还有机会打开它们的机箱,看看它们内部的设计。当中有分块鲜明、布局整洁且大量地使用SMD零件,一看就知道是一件标准工业化的产品,就好像Lynx Hilo、Apogee Symphony I/O等专业设备就是如此设计。而另一种就是充满人为校声痕迹的设计,这类器材的内部布局并不一定非常整洁,甚至会有非常夸张的飞线。我只能说,厂商为了调出靓声,真是不惜一切。Pure DAC就是这样的一款器材。它内部所使用的元件既有贴片零件,也有常规的穿孔安装零件。其中,电源部分的滤波电容以及模拟部分就分别大量地使用音响级滤波电解以及金属膜聚丙烯电容。对于有经验的读者来说,这很明显的是一种人为调音的手段。


\

耳机放大部分采用4只Sanken功率管


另外,它的放大模组也是调声的关键之一,BMC对这个电路模块有等级的划分,分别以黑色外壳和红色外壳来区分。这台Pure DAC就是使用黑色外壳的模块,分别在耳放部分和模拟输出部分各使用两块,而Pure DAC之上还有一款升级版的Ultra DAC,其电路设计与Pure DAC基本一致,只是模块级别不同,电源变压器功率更大,声音也就拉开了距离。


重量级的模拟放大电路

Pure DAC在数字电路设计上并不复杂,USB部分依然是熟悉的XMOS解决方案,DAC芯片为9016s立体声DAC芯片,而它真正重量级的设计是模拟部分,尤其以耳机放大部分最为突出,也是它的卖点。在文章开头我已经说到,Pure DAC的耳放线路和模拟输出线路是完全独立分开的,包括连音量控制也是独立分开,而且还提供单端和平衡两种输出方式,这就说明BMC非常重视耳放线路的设计。只要打开机箱就会发现,Pure DAC的耳放部分是不折不扣的功率放大器,其功率输出级部分使用4只Sanken功率管以并联方式输出,以提高电流输出能力,据说输出电流高达8A,高一级别的Ultra DAC更高达15A!如此高电流输出,还有什么耳机能搞不定?而模拟放大部分则自带前级功能,主要是用来匹配原厂的Pure AMP后级,或者让用家直接连接有源音箱。可以说,Pure DAC是一台专为PC Hi-Fi玩家设计的产品。


\

Pure DAC内部使用了4块专用的放大模块,这块电路里面集成了全平衡零反馈电路、CI前级以及DIGM音量控制器


\

这些金黄色的电解电容上面印有CC Tech的字样,CC就是BMC老板Carlos Candeias的缩写,也就是说这些电容是由他设计的


追求独特个性,不走千篇一律的风格

在我的办公室里有Shure SRH840和HIFIMAN HE-560两款耳机,而Pure DAC驱动力会怎样,我就不多说了,毕竟如此重量级的耳放线路我是从来不担心驱动力的问题,反而声音风格是我最关心的,而且在试听的时候,我更多地选择HE-560来听,毕竟它在低频的延伸、音场的展开度以及解析力方面都更胜一筹。说到声音表现,我先播一段Munch指挥的《圣桑管风琴协奏曲》来测试一下它的全频表现。初听之下,Pure DAC的声音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它不会追求犀利的延伸和强悍的动态。大锣的声音并不会强调光辉灿烂的质感,定音鼓的敲击感也不会显得特别强烈,管风琴的低频也不会汹涌澎湃、源源不绝地输出。在面对大动态时,Pure DAC不会展现出强横的力量,也不会有非常鲜明的乐器线条感,可是对场面的控制倒是头头是道,丝毫不乱。重播Jocelyn B.Smith演唱的《When I Need You》,Jocelyn B.Smith高亢而有强烈穿透感的声音又有另一种不同的味道,高亢的声音非常浑厚,但是并不会以一种带有激情的方式来演绎,反而多了一种温和以及心旷神怡的感觉。从听感上,它不会有什么刺激感,感觉上总是不徐不疾、不慌不忙的。


\

Pure DAC除了配置USB 3.0接口外,还有BMC模式开关,启动后就开启零反馈电路和前级电路


配上好耳机才能体会到Pure DAC的个中奥秘

我以上的体会更多的都是一耳朵感受,更多的是想了解它的风格,毕竟一台如此重量级的机型,我觉得要真正地发挥它更真实的一面,应该配上一款好耳机才行。所以,我就把它带回家里,用自己的森海塞尔HD800来试听会应该比较合适。毕竟这款耳机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通过它能很轻松地辨别出不同讯源的音质差别,非常的中性!


IMG_1131.JPG


当我接上HD800之后才真正地体会到Pure DAC的奥秘,从声音风格上说,跟之前所听的感觉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好耳机能带出更多的细节。重播同样的《圣桑管风琴协奏曲》,虽然Pure DAC的低频不猛烈、不浩瀚,但这时候能听到层次和条理均非常清晰的低频下潜,尤其是低频下段暗涌效果非常棒,不但清晰,而且稳定扎实,丝毫没有松散,能感受到空气蠕动般的效果。中高频段的延伸相比之下稍为增加了一点,但不是那种大幅度的增加,但管乐和大锣的金属感终于浮现出来了,不过这种金属感是自然的,带有一定柔顺感和厚度,可放心开大音量而不会显得生硬。在面对大动态的考验时,虽然不强悍,但可以感受到它出色的条理性,声音的架构完整,其动态的扩展和音场的宽度也能够自然地拉开。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德国风格的声音,不会跟你玩夸张的音效,不会跟你玩强悍的力度,也不会跟你玩独特口味的音色,而是讲求点到即止的理性重播。


IMG_1164.JPG


体会到Pure DAC真正的奥秘后,我开始不断地试听不同的录音软件。重播Witold Malcuzynski演绎的肖邦作品专辑时,当中的乐器结像不会特别的鲜明,反而会有一点蓬松感,但丝毫不会影响到乐器的聚焦,在听感上会带来温暖和厚润的味道,而且钢琴的声音有雄伟感;《Take Five》里面,鼓声的抽击力度绵密,大鼓的极低频沉稳扎实,丝毫不会发胖,在连绵不断的鼓声中,Pure DAC展现出良好的弹跳力和速度感,可见其低频的控制力是相当不错的;而重播帕瓦罗蒂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时,高亢的声音中多了一份中正饱满的特质,特别是唱到高音调的时候,中高频部分不但不会开叉,反而会感觉到饱满厚实的能量总是源源不绝地输送出来。


IMG_1167.JPG


总结

Pure DAC作为入门级机型,它的各方面制作和设计真是非常用心,虽然内部走线比较夸张,不过在模拟电路的设计和用料方面,各种音响级元件、重量级的耳放以及自家放大模块的应用等,可以看到BMC对调声的执着。而它的声音不会有让人惊艳的第一感觉,追求的是点到即止的理性重播,如果你的耳机本身的声音是中性的且对声音的分辨率高,那么就能充分地体会到它的奥秘,听音乐从此变得赏心悦目。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