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顾

monitor4g-200-life.jpg

基于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的出发点,我们将在本专题中陆续邀请在家用音响技术研发、影音市场开拓、营销策略制定等方面有着深厚积累与独到经验的专业人士、影音发烧友和爱好者,来谈论与影音相关的各种话题。希望在一来一往的对谈中,能以小见大,让各位读者窥见影音行业技术、市场现状和发展态势,带来更多思想和观念的碰撞。本期接受采访的是Monitor Audio猛牌音响中国总经理吴定胜。以下,是本刊记者和吴总的对话。

本刊记者:您之前说过声杰现在有将近100家门店,疫情初期势必要面临许多压力,现在的情况是否有明显的好转?

吴总:主要在二三月份比较难,后面开始就完全恢复了,我们今年的销售额增长10%,当然工厂会有一些影响,猛牌今年在全球的销售都是增长的,但是猛牌的原配件是全球采购的,工厂受疫情的影响,原配件供应不到位,产能跟不上,我们至今依然有一些货赶不上交期。

本刊记者:那门店的运营和线上销售的部分呢?

吴总:整体来看的话,门店运营这一块没什么大的问题。线上的话,无论天猫还是京东,影音板块依然有将近30%左右的增长,这个数据应该还能持续几年。今年我们也做了一些短视频的推广,包括抖音和天猫,所以这块今年也是增长的。

本刊记者:关于短视频,有一种争论是对于像猛牌这样的高端音响品牌来说,到底有没有必要去运营抖音号或其它短视频平台?对促进销量真能起到帮助吗?

吴总:非常有必要。短视频对于品牌推广和媒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种短视频平台,抖音的日活跃量已经达到4亿,这个会淘汰和催生很多的新公司。以前我们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就是声音无法通过文字表达来传递。有了短视频,虽然录音会有压缩,但是它大概能听出声音的好坏。我们把录音发上去,很多人就通过这个录音判断音箱好不好,你通过短视频跟他们交流的话,这些人要买音箱的话也很方便。

本刊记者: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您有没有感觉客户在选择Hi-Fi音响的理念、方式、喜好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吴总:这个群体要分两部分,老一辈的发烧友其实没有多大改变,还是喜欢品质好的欧美器材。黑胶、CD、高端的模拟功放依然是他们的追求;而新一代的音乐爱好者则会选择方便快捷的方式享受音乐,选择数播、流媒体、耳机、桌面蓝牙系统、影院系统都非常多。从主流消费市场可以看到,相比15年前,人们对音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人群也在增大,相对以前,现在更多的是私人影院、全宅背景音乐、桌面蓝牙音箱和耳机等等。各种群体对音响的需求都不一样。总体来说,网络、流媒体和蓝牙技术的兴起,让欣赏音乐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普及。

本刊记者:那年轻一代,是不是已经不买CD播放机了?

吴总:还是会有的。刚开始的话,他肯定喜欢的是蓝牙和手机流媒体播放,因为他觉得方便。当你跟他说用手机来播,音乐是有压缩的,或者用流媒体来播,音质是比不了CD,很多人就玩过了这个之后又会去买CD或者黑胶,会升级自己的系统。

monitor-audio_monitor-50_lifestyle-1.jpg

本刊记者:在您心中,是否存在清晰的“客户群像”?他们能否按照年龄、性别或其它标准区分开来?

吴总:我把Hi-Fi的群体大体分3类:发烧友,家庭音乐爱好者和白领学生。他们各自都不一样。发烧友一般都会在35岁到70岁之间,有经济实力,有一定阅历,对两声道比较感兴趣,在听音乐的唱片内容方面也会非常广泛,流行,爵士,古典,各种都会听,黑胶,CD,磁带,各种软件都有人玩,英国声,美国声,丹麦声都有喜欢的群体,这部分人比较难伺候,因为他们在了解器材和软件方面都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往往都能自己做主选择产品和软件,买的器材也会比较高端,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听音空间。

音乐爱好者,也就是一般的家庭,主人喜欢音乐,但是没有时间研究器材,和空调地暖,智能,灯光等的需求一致,是为满足高品质生活而添置的一项家庭装修项目,相比之下,会注重品牌、品质、服务和价格等因素,一般是安装背景音乐、私人影院和客厅Hi-Fi系统比较多。

白领和学生群体主要消费的是耳机、蓝牙音响、桌面音响和书架箱为主,主要的购买平台是网络、线上和论坛为主,价格也是集中在5千到三万以内的产品居多。这部分客户可能是未来要升级大系统的潜在客户。

本刊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客厅影院和客厅Hi-Fi,那么放在客厅的音响产品,这几年有明显的增长吗?

吴总:我倒觉得没有特别明显的增长。但要求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可能很多人会选择一对很大的落地箱摆在客厅里面,要气派,让人家觉得你家里的音响很好。现在的话理性了很多,可能就买一对书架箱摆在客厅里,而且一定要跟他的家居风格搭配。现在还有很多客厅里装的是吸顶和入墙等隐藏式音箱,颜色跟家具的搭配也比较讲究。

本刊记者:相对地,他们对音质是不是不太关注了?

吴总:还是关注的。因为现在人的审美能力比以前普遍提升了很多。退回十几年前,只要是块头比较大的音响,都有一定的消费力。因为那时候大家对美的感觉还没那么强烈,而现在摆在客厅里的音箱,首先比例、颜色跟做工要做得比较好。音质的话,虽然大部分人听不出很细腻的区别,但是要求的音质是比以前要好的。

本刊记者:其实说到“美”这一点,您之前在讲运营门店的策略时,也特别说到门店的整体装修风格也要做好,是吗?

吴总:在门店运营这方面,很多人主要的问题是不明白自己主要面对的客户群是哪些,在店面选址、市场定位方面特别容易走弯路,比如面对的是建材装修定制安装类客户,应该把店开在建材家居卖场,有人却为了店租便宜,开了一个针对发烧友的多品牌街边店,摆了很多品牌的音响让客户选择,其实客户根本都搞不明白这些所谓的英国声,美国声有什么区别,也不在乎这些差异,自己把生意弄复杂了,或者躲在写字楼里,客户都找不着,这是典型的业务和选址不匹配。

还有就是没有品牌意识,以为自己公司就是品牌,大部分门店都是以自己公司的名字命名“某某智能影音店”,这种店面没有品牌效应,做到最后都是拼价格,因为没有客户会相信一家门店的招牌,除非你是做餐饮的百年老店,大部分人买电器都是品牌导向。没有品牌就没办法保证服务和品质。

本刊记者:那对于刚进入影音行业的新人,您有什么建议吗?

吴总:Hi-Fi领域其实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首先我们要虚心求教,如果能得到一些行业的高手指点,会少走很多弯路,因为任何一个玩Hi-Fi的人都会或多或少走一些弯路,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每个领域都有老师,都有高人。我觉得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喜欢听音乐,喜欢Hi-Fi 这个行业,一定要多听多看多学,才能开拓自己的眼界,使自己的知识变得更丰满。

本刊记者:您是不是也不认同“Hi-Fi是玄学”这个说法?

吴总:不认同,其实Hi-Fi的入门很简单,但是要真正玩好Hi-Fi需要懂很多的技术,最起码音响的5个要素都要好,节目源、播放器、功放、音箱,还有很重要的空间声学。早期大陆的资讯比较闭塞,我们接受的Hi-Fi知识都是来自香港和台湾,不排除那个年代,很多商家为了把产品卖出去,片面夸大了一些比如电源线、脚钉和调音小配件等的作用。因为这些对声音的影响都很小,大部分人听不出来,所以觉得很玄乎,很多人只弄懂了一点点,折腾来折腾去,没有把好声音弄出来,就开始迷茫,听从一些商家还有一些发烧友的误导,开始买一些作用不大的补品,所以走了很多弯路。

其实,如果你真正地把这些东西搞明白,就知道改变哪些是影响最大的,改变哪些是影响很小的,也就有了轻重,不会总是抓着一根电源线不放了。


(连载完)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