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Vivid Audio这个让人印象鲜明的音箱品牌,首先浮上大家脑海的应该有以下两项:其一是造型独特的Giya旗舰系列,其二是它们的催生者、同时也是B&W传奇经典Nautilus鹦鹉螺喇叭的设计者Laurence Dickie。无疑现阶段旗舰G1 Spirit,因为有着能与B&W Nautilus鹦鹉螺相比拟的庞大身躯及更好的音响表现,因而更受到超级发烧音响迷的瞩目。

微信图片_20210528202141.jpg

Vivid Audio从一开始在设计上就绝不妥协,积极地从喇叭单元、箱体和分频器上着手设计。在箱体设计上,Vivid Audio简直是与众不同,完全放弃使用方方正正的箱体,采用极具流线感的箱体,而且制造箱体的材质而非金属,而非木材,而是采用一种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混合物,箱体非常坚固,而且也没有相互平行面,几乎不会产生音染。另外,音箱的外观看不到一颗螺丝,内部安装极其考究。

微信图片_20210528202136.jpg

特殊外观不为造型 而为声音

其次,为什么Giya系列音箱上方要做成一个像是冰淇淋尖端垂下的形状呢?因为那里面有Vivid的独家技术—锥状窄管负载(Tapered Tube Load-TTL),他们透过这项设计,消除单元背波的干扰。很多人只处理音箱单元向前的发声,却忽略了背波。我们透过这个逐渐变窄的导管去吸收背波,避免背波反射干扰到单元的发声。

微信图片_20210528202153.jpg

解决高音失真问题,提升单元运动效率

单元的秘密不只有TTL技术消除背波。所有Vivid音箱上的单元都是他们家自己开发的,且仅供自家产品使用。为了追求完美,Vivid Audio高音单元的振膜也是自行设计的,他们在高音单元上优先处理盆分裂的问题。所有的凸盆高音都面临了盆分裂失真的问题。总工程师Laurence用两个方法来提高分割震动的频率。

第一,他在高音振膜边缘加装一个碳纤维环,藉以强化高音振膜的运动刚性;

第二,他们透过有限元素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发现,如果他们将高音振膜的球面弧度做成电力线自然垂下的弧度,或是蜘蛛网下垂的弧度,就能将盆分裂发声的频率再提高一个八度。因此,Vivid音箱的高音振膜设计称为Catenary Dome Profile(CDP)。

微信图片_20210528202129.jpg

另外,单元后方也有学问。他们的磁铁称为“Super Flux Magnet”,Vivid高音单元的磁铁必须配合导管形状,不能太大,这样也才能更拉近和中音单元的距离。因此他们的磁铁磁力特强,高达2.5特斯拉。高磁力的磁铁,有助于提高Vivid音箱的单元效率,例如G1上所使用的高音单元,效率就高达97dB,更利于再生细节。音圈绕线采包铜铝线,取其质量轻的特点。而音圈与磁铁间的距离,也就是所谓的磁隙越小越好,这样才有更高的磁通量带动音圈。可是,当音圈运动时,会挤压到磁隙内那极少的空气,这会阻碍音圈的运动。Vivid的解法是在音圈套筒上挖出孔洞,这称为Highly Vented Former (HVF) 。

微信图片_20210528202145.jpg

降低谐振,抵销振动

Vivid也注意到谐振的问题。高音单元背后有导管,整个高音单元总成的结构更复杂,为了避免结构共振,他们在单元结构加入了硅胶圈作为去耦合的阻尼,这样就能避免组件共振。而中低音单元的框架,他们采用铝合金铸造,但是特别注意到12根支柱的宽度,他们尽可能使支柱更窄却要维持足够的刚性和强度。这个称为Highly Aligned Chassis。你会发现Vivid的音箱外面看不到锁单元的螺丝。事实上,Vivid音箱并不是用螺丝固定的,如果用螺丝锁单元,你靠近听,会听到共振,所以Vivid不用螺丝。

Vivid Giya系列或Kaya系列的落地式音箱,低音单元都是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做push-push工作。Vivid的考虑很简单,这就是反作用力互相抵销的原理,透过低音单体背对背工作的设计,就能抵销振动。

微信图片_20210528202149.jpg

致力追求无音染

要怎么总结Vivid喇叭的诸般设计呢?从数万年来的人类演化史,让人类对谐振和反射音很敏锐,因为这能帮助老祖先辨别敌人来了,又是从那个方向过来。基于这个理由,Vivid认为要提升整个音箱系统的声音透明度,就跟怎么消除这两个因素有关;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使这两点降到最低,并让失真降到最低。当这些问题解决了,音箱的音染就少了。这就是Vivid Audio要追求的。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