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中学上地理课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就说过,中国的地形复杂多变,崎岖不平,地形高低差异大,纬度南北跨度大,从此造就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而56个民族也形成了各种各样风土人情和习俗。这些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习俗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元素。

DSC_1537.jpg

最近,天艺推出一张以中国的地理、风土人情和习俗作为主题的《秘境中国》管弦乐作品集的唱片专辑,所有的曲目由中国作曲家黄荟所创作。说到作曲家黄荟,在百度百科上也能找到一些关于他的个人简介,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师承钱仁康教授。曾为多部电视剧、电影和舞蹈创作音乐。与此同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也发行了CD唱片。不难发现,之前发行的唱片里面不乏类型(指与《秘境中国》内容)相近的音乐专辑。例如:天艺公司之前出版的《东方大峡谷》、《天之山》。此外,还有《云之南》、《云之南II》、《蒙古利亚》、《侗族大歌》、《桂之谣》等等也在唱片公司发行了CD唱片。

 DSC_1540.jpg

本专辑采用MQA 编码方式制作

《秘境中国》里面一共收录了8首作品,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并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录制,由作曲家黄荟亲自指挥。从唱片的卷首语文案里面看到,作者是从一个游子的角度,以游记的笔触,用音符临摹这些特色风光和异域人情。其创作的元素包括来自,黄土高原、海南的热带风光、失传的古国音乐、季节景象等等,每部作品都有一个名字,属于标题性的音乐作品。说到这些创作元素,我记得自己手上拥有的一整套EMI公司发行的威廉姆斯交响乐也是类似的作品,部分作品标有“田园”、“伦敦”、“南极洲”、“海洋”的名字,直接表明了创作者的意图。

DSC_1541.jpg

DSC_1543.jpg

在我看来,要接受这样的管弦乐作品,前提条件是你必须要能静下,且有充足的时间去听,慢慢去感受,因为这些音乐跟我们发烧友圈子那些耳熟能详的管弦乐作品对比起来,《秘境中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像那些大起大落,激荡人心的发烧试音碟。因此,你只能多听,反复地听才能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内在。

O1CN01a8w4by1zGh7EF6nYT_!!814106687.jpg

顺带一提的是,《秘境中国》是一张经过MQA编码制作而成的CD唱片,也是天艺的第二张MQA CD。如果你有MQA Full Decode(全解码)的CD机,或者D/A转换器的话就可以解码成24bit/176.4kHz再做D/A转换输出,音质会上升一个档次。到底差异有多大?我曾经在ROTEL MICHI X5DAC/功放一体机(可以设置关闭/打开MQA解码功能),播放器采用OPPOUDP-203蓝光机做了一次A/B对比。在使用MQA解码的情况下,声音的透明感,空气感和细节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高频部分的细节差异大,MQA解码之后能重现更多的高频细节,因此泛音增加了,整个声音的空间感就增强了。如果关闭MQA解码情况下听,高频部分的细节会明显地弱很多,整个声音的空间感就显得不太自然,缺乏活生感。

O1CN01N3Zei21zGh3xiTvsl_!!814106687.jpg

倘若真的很好地感受这张唱片的美。你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你要有充足的时间去听;第二,需要多次反复地听;第三,需要一台支持MQAFull Decode(全解码)功能的CD机,或者D/A转换器。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