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目前贵司的定制集成业务中,能够承担多少是原有影音集成业务之外,涉及“全宅”的项目,请说明具体的项目。在完成这些项目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哪些是属于行业共性问题需要拿出来探讨的(比如标准统一、行业培训等),以及日常工作中,你们是如何去解决问题的?

enet-smart-home-en.jpg

李志强:除了我们传统上做的影院、卡拉OK、多房间音乐系统,我们目前还有有线无线网络、门禁可视对讲、多房间对讲呼叫、监控、安防报警、智能中控、语音控制、异地监测、室内外环境监测及控制、电动窗帘、灯控、水/电/气监测系统;另外,还包括多媒体影音系统控制、电动机械系统控制(如电动门、窗、电动家具、电动升降机构等)、空调地暖、新风的监测控制、灌溉系统控制及数据共享系统。目前在北京的西山美庐,中粮瑞府,远洋lavie等多个700-1500m2的别墅项目中都有应用。

对于我们来讲,在项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和各个专业设备厂家的技术对接和沟通(如灯具、空调、新风、电梯、电动门、窗等),为达到全宅智能系统的完整性,功能性及稳定性,在这个方面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学习专业知识。如果前期把总体设计及第三方设备厂家技术对接做好的话,后期调试会轻松很多,也不会有主要功能无法实现的遗憾。

个人感觉智能家居领域的从业商家,普遍缺乏基础弱电理论知识,更缺乏对弱电各个子系统的技术积累,以简单的产品售卖做为目的。在整体系统问题频发时,就想办法搪塞用户,最终让消费者对智能家居失去信心,大大影响了此行业的发展与普及。

仅本人角度确实期盼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出台一些智能家居相关的行业规范或管理办法和产品技术标准,让市场有序,行业的协会也对智能家居相关技术多做一些培训和推广工作,给从业者学习进步的机会。

GettyImages-944229900-b7d066037f5748e1a472ce978d570384.jpg

袁芳:我们公司可能与其它影音公司有所不同,大多数影音公司是在时代的裹挟,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下不得不发展智能业务,不然就会没有竞争力,特别是面对如今越来越年轻化的消费群体。

我们公司2010年成立,最早是做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公司,是Control4品牌代理商,到2013年我们才将影音业务纳入进来,这十年以来,早些年智能家居和影音定制的业务在总产值中,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但是在近几年,随着智能家居越来越普及,两者的占比反而是影音占了大头、智能只占小部分,是我们做智能不专业吗?当然不是,一个以智能起家,做智能超过十年的公司不可能说不专业,只能说对于全宅智能家居系统,我们越做越心存敬畏,越做越要考虑用户的使用感受,用户对智能充满着很多美好的幻想,但是作为我们集成商,背后我们需要考虑得永远没有那些简单。

一个项目是用总线、还是用无线;用总线是用KNX ,还是用485;是用原厂模块还是用第三方对接;用无线的话,是用ziggbee 、蓝牙mesh还是wifi......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客户有多少预算、用什么品牌、稳定性如何、灯光用哪一种控制方式效果最好。如果你要我说做智能里面有多少问题,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清,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做智能我们不能自己坑自己,更不能坑客户。

现在的智能市场,可以说是一个“神仙打架的年代”,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说各家的好,所以也就不可能有统一且权威的行业培训,各家都是关起门来玩自己的。基于国内这样的智能生态,在日常工作中,做全宅的客户我们只能有选择性的服务,看户型看功能看预算然后定制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绝不强求!

廖海军:我们公司作为传统的影音公司,其实全宅项目占并不是很高,现在做的全宅智能项目业都是传统的智能化,比如灯光、窗帘、监控等遇到的问题也很多,加上施工费用的逐年上涨,每个项目上的装修公司要求和标准大为不同。

我们智能行业也没有自己的施工标准,各个大项越来越细化,设计师稍有变化我们就要跟着调整,时间成本逐渐增多。不同的业主想法业完全不同,要根据每个业主的生活习惯调试也是一件好烦精力的事情。

我觉得行业共性问题,主要是项目管理流程化以及行业标准规范化。建议《家庭影院技术》可以多做一些行业的标注化的培训来统一标准,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我们现在是在用自己的流程标准,以尽可能减少在项目过程中的人员和时间成本。

hue-outdoors.png

李剑峰:就我公司从定制影音集成业务之外,增长最大的是灯光设计、智能灯光控制、中央空调地暖新风控制集成系统。

个人认为目前国内智能家居面临的问题:

1.国内智能家居还没有相关部门制定出统一行业的标准,很多中小企业

各自为政,研发的产品之间不具备兼容性。消费者可能通过不正规渠道购买的智能家居存在质量问题,这种片面性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不在信任智能家居;

2.是国内部分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概念模糊,认知不清,无法成为智能家居的潜在客户;

3.是非功能需求产生的溢价,消费者并不买账。数据显示,首当其冲的是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人机交互体验差(12.7%);其次,从业者认为现有还没真正挖掘用户的刚需应用场景(11.3%);然后则是全屋智能家居系统尚未形成(11.0%),产品之间无法互联互通,缺乏联动性。

我们公司会选择大品牌的设备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兼容性,再者和业主的多次沟通产品体念,确定业主的真正需求。

smart-home-member-group-hero_1216x684.jpg

3. 您对未来全宅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如果我们明年继续进行全宅论坛,您希望能够在论坛上看到哪些相关的话题,希望有哪些类别的制造商来展示他们的产品(即潜在的,可能会应用到的产品)?

李志强:全宅弱电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全宅弱电最终会发展为全宅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智能化、人性化、私人定制化将是发展方向。而系统集成将发展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技术领域,需要集成工程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中间会有很多阻碍曲折,但方向不可改变,随着消费者认识的增长,市场需求会不断增大,这必定是个蓝海行业。

我希望能在论坛上看到更多更好的全宅弱电产品,给我们系统集成商更多更丰富的选择,比如(控制面板,各类电动机构,各类功能性模块)等新产品。

袁芳:未来全宅智能的发展肯定还是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有需求,我认为对于从业的集成服务商来说,需要了解每一种技术和产品的优劣势,给客户合理的建议和最优的解决方案,实现双赢。

如果明年继续全宅论坛,当然是希望看到不同技术和产品的碰撞。类别的话,总线系统希望可以看到更多优秀的国产品牌,无论是从稳定性还是从性价比而言。再就是希望可以看到更多有设计感,工艺精湛的智能面板,毕竟面板是全宅的面子。

如果说主机、模块是里子,那面板就是面子,只有里子面子都足够惊艳,相信国产全宅智能真的可以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kLJ2a7pRqEZXEvzwxXHNtf.jpg

廖海军:未来的全宅智能必然是集成化的产物,实行行业统一标准,统一技术。完善必要产品,实现AI一体化智控方案,让智能深入结合生活。

如果明年继续进行全宅论坛,我希望能看到新技术、新产品、新的行业规范。如果希望那些类别的制造商来展示产品的话,我希望是汽车、手机这两个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品类来展示他们的产品和应用。

李剑峰:未来全宅发展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实用性也越来越强,人们会越来越渴望拥有。智能家居届时会由潜在刚性需求,向刚需的一个转变过程。

智能电视将成为除智能音箱外的另一个重要家庭设备入口,它能够控制其它家庭设备。基于家庭环境和需求的复杂多样性,智能家居生态体系的入口并非是单一的,多入口、多圈层的生态体系将会成为发展趋势。

屏幕将越来越多应用于智能家居设备,并推动新的产品形态的出现。尽管语音交互在智能家居领域一直是焦点,但屏幕交互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之间并非相互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