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png

对比度更是令人困惑的参数

家用投影机判断技术参数的注意事项

除了亮度之外,另外一个大家都十分关心的投影机技术参数则是对比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比度参数的高低可以说是衡量一台投影机价值的重要因素,或者说是区分投影机等级的判断依据。于是,我们看到了市场中的各大品牌的投影机对比度方面的参数往往相差甚远,有的说是几千比一,有的说是数十万比一,更有甚者说是接近无限比一。实际上这与它们所采用的对比度测量方法与标准相关,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不在同一个测量标准下的两种不同的对比度参数是没有比较的意义的。

02.jpg

一般来说,主流的对比度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连续帧对比度,也就是分别测量全白画面的亮度与全黑画面的亮度,取其比值。另一类则是帧内对比度,在同一帧画面中分别有白色和黑色,分别取白色方格的平均亮度值与黑色方格的平均亮度值,两者相比较就获得相应的对比度。由于同一帧的白色和黑色之间会互相干扰,通常来说帧内对比度的测量数值往往会远远低于连续帧对比度。按照ISF、THX以及DCI标准,一台优秀的家用投影机或电影放映机的帧内对比度至少要达到100:1或150:1,而ANSI INFOCOMM I.S.C.R.标准针对独立观影环境也需要达到80:1。不要看这样的数值很低,但事实上考虑到室内光线环境的影响,以及投影机黑位的下潜深度,要达到100:1或以上的帧内对比度还是会有很大的挑战性,并不是每一台家用投影机都能达到。不过,目前来说,市场中能够公开标出帧内对比度的家用投影机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往往我们只能够在入手后才能真正知道投影机实际上的帧内对比度表现的情况如何。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结合投影机的亮度表现以及其本身采用的显示技术来初步判断画面的细节表现情况,是更加倾向于高光细节,还是说强调黑色表现,拥有出众的暗部层次过渡。例如,DLP机型往往更加强调高光的表现,阳光感更强,而D-ILA或SXRD这类光硅晶显示技术,则是强调暗部层次过渡,黑位表现更佳。另外,一些中高端的家庭影院投影机往往光输出亮度仅仅是2000多流明的水平,但却有着更好的对比度表现,整体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细节并不会比定位入门的高亮度机型要逊色。

03.jpg

越来越重要的色域

家用投影机判断技术参数的注意事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用投影机品牌开始强调其投影机在画面色域表现方面的表现如何,例如说具备了100% BT.709色域,98% DCI-P3色域、90%BT.2020色域等等。事实上,早期的家用投影机其实并不会在色彩还原方面有太多的着墨,主要还是放在亮度和对比度性能方面。这当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早期的用户实际上并不会太注重投影机的色彩表现,而是对画面的亮度与细节表现有更高的要求;而是早期的家用投影机,亮度和对比度普遍不高,还是需要解决燃眉之急。来到最近今年,特别是4K HDR家庭影院投影机出现之后,投影机在画面亮度上普遍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从以往普遍1000-2000流明的画面亮度,逐步提升到2000-3000流明,高端机型更是在3000流明以上。亮度提升之后,用户就开始注重投影机的色彩还原了,投影机厂商也开始加强在色彩还原方面的投入。

需要特别留意的一点,投影机参数当中的色域大小和色域覆盖范围是两种不同的含义。色域大小是指投影机本身色域与不同标准的色域范围之间对比,例如98% DCI-P3色域大小,是指投影机色域与98% DCI-P3色域相同的大小。而色域覆盖范围是指投影机本身色域与不同标准色域重叠范围的大小,例如98% DCI-P3色域覆盖范围,是指投影机的色域覆盖98%的DCI-P3色域。换句话来说,98% DCI-P3色域大小的投影机实际的色域覆盖范围,可能并没有98%的DCI-P3色域。因此,我们在判断色彩还原的时候,应该看重的是色域的覆盖范围而不是色域本身的大小。

则上来讲,色域覆盖范围越大,投影机就能显示饱和度越高的色彩。BT.709指的是高清时代的色域标准,DCI-P3则是数字电影院方面的色域标准,DCI-P3色域比BT.709要大许多,而进入到4K或8K超高清时代,还有一个色域覆盖范围更大的BT.2020标准。目前,家用投影机要实现BT.709色域并不困难,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机型都可以实现。但是要实现DCI-P3甚至是BT.2020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只有为数不多的中高端的机型可以呈现超过95%的DCI-P3色域,一些基于RGB红绿蓝三基色光源的超短焦机型或高端机型可以达到BT.2020色域的水准。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是不是投影机的色域覆盖范围越大越好呢?100%DCI-P3色域覆盖范围的投影机,色彩还原是不是就一定比不过108% DCI-P3色域覆盖范围的投影机呢?事实上,这里就涉及到色准的概念了。我们希望能够看到的画面色彩并不是说越鲜艳越好,而是希望看到最接近电影制作的真实色彩,目的是真实再现导演的电影制作意图。如果一部电影是采用DCI-P3色域标准来制作的话,想要真实还原电影本身的色彩最佳的方式是通过一台同样能够100%呈现出DCI-P3色域的显示设备。因此,投影机最好能够实现100%的覆盖率,也就是投影机的色域与国际标准完全吻合。相比108% DCI-P3色域覆盖范围的投影机,实际上我们更加希望得到的是一台100%DCI-P3色域覆盖范围的投影机。最近几年,随着固态光源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基于激光光源或LED光源的投影机,会在蓝色或红色部分获得比DCI-P3甚至BT.2020更高的色彩饱和度,超出了它们的色域标准范围。这样的好处当然是可以让画面在高饱和度的蓝色与红色部分更加鲜艳,更加吸引眼球。但是如果从色准的角度出发,就会出现色彩过于鲜艳不够准确的现象,无法真实呈现导演或制作者在电影中想要呈现给观众的色彩。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对这些投影机的色域空间进行一定的微调,让其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更加准确。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有些情况下,我们通过投影机的色彩管理系统降低了蓝色和红色的饱和度之后,往往会影响到蓝色和红色的饱和度线性表现,这就会造成在某些低保和度蓝色和红色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偏色。若是出现这样的问题,建议大家只是作小幅度的调整,甚至放弃调整。

04.jpg

另外,如果一台投影机测量出来的色域符合100%国际色域标准,是不是就代表着它就一定拥有很好的色准呢?当然不是,因为要判断一台投影机的色域覆盖范围只需要确定最高饱和度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色彩参数就可以了,而投影机本身所能够呈现出来的色彩何止这三种,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色彩,简单来说80%饱和度的红色、50%饱和度的蓝色、30%饱和度的绿色等等。一台色彩还原准确的投影机应该确保在其色域范围内的所有色彩都能维持在很好的误差范围之内。只可惜,除了极少数专业级别的监视器或投影机会专门给用户提供色彩误差范围的测试报告之外,我们只能透过后期测量的方式来获得相应的结果。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目前家用投影机中关于调色方面的功能有哪些。目前绝大部分的家用投影机都会附带色温微调功能,也就是灰阶白平衡调整功能。同时部分中高端,甚至入门的4K HDR机型还会内置了完整的色彩管理系统,提供了RGBCMY六色调整选项,可以分别对每一种颜色饱和度、色调与亮度进行调整,也就是可以对色域与色彩亮度进行小幅度的调整。调整的时候一定要搭配专门的测试硬件与软件系统,千万不能单纯靠眼睛盲目乱调,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而当我们利用专业的仪器设备调整完之后,也应该通过人眼观看来判断刚刚的色彩调校是否存在误差。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