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jpg我记得有一次某家经销商的店员用一对KEF Blade One来播《加勒比海盗》的电影原声音乐,突然一对夫妇可能因为这段音乐就走进了店面,听着气势恢宏澎湃的主题音乐,妻子就说了一句:“这音箱的外形挺特别的,就这么一个小喇叭就这么厉害了吖?”其实这里有些误会了,Blade One并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小喇叭,还有4只低音单元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侧,而且箱体前面板的宽度不大,再加上光线不太亮的环境就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但那一次也是我第一次听到Blade One开声,声音动态、能量和速度反应的确是很厉害。后来KEF根据Blade,又开发出一款比Blade One小一点的Blade Two,自此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Blade One和Blade Two占据这KEF的旗舰地位。直到MAT技术的出现才对Blade One和Blade Two进行升级,出现了Blade One Meta和Blade Two Meta。

基本技术参数

●音箱形式:3路6单元低音反射式落地音箱●频率响应:27Hz~45kHz(-6dB)/35Hz~35kHz(±3dB)●分频点:350Hz,2kHz●推荐放大器输出功率:50~400W●灵敏度:88dB @2.83V/1m●谐波失真(90dB/1m):<0.5%@ 40Hz~ 100kHz、<0.2%@ 200Hz~2kHz、<0.1%@2kHz~20kHz●最大声压级:117dB@1m,粉红噪声测试●阻抗:4欧姆(最小2.8欧姆)●重量:57.2kg●尺寸(H×W×D):1590×363×540mm

●咨询电话:400-930-9301 ●网址:www.kef.cn

2.jpgBlade One Meta 的外形像“刀身”,所以取名为 Blade(刀锋)

取名“刀锋”,更威武,更具杀伤力

MAT技术是什么东西,我就不在这里哆嗦了,我之前在Reference 5 Meta文章里面已经有过介绍了。Blade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刀锋”,为什么叫“刀锋”?如果你从侧面观察音箱的外形就知道,它的前面板很窄,箱体深度大,而且是非矩形的设计,看起来就像一把刀里面的刀身位置,所以取中文名为“刀锋”,而且叫“刀锋”要比“刀身”听起来更威武,更有杀伤力。

3.jpgBlade One Meta 的 Uni-Q 同轴单元使用了第 12 代的 Uni-Q 同轴单元,而且还加上MAT技术用于吸收高音单元的背波,可以降低失真,提高高音的清晰度,呈现更多的细节

Blade One Meta和Blade Two Meta与Reference Meta系列一样,除了在Uni-Q同轴单元部分使用了MAT技术,吸收高音背波来降低失真,它的Uni-Q同轴单元也换上了第12代的同轴单元。在低音部分,我这次评论的型号是Blade One Meta,每只音箱使用4个9英寸的铝盆低音单元,而小一号的Blade Two Meta是6.5英寸的铝盆低音单元。Blade Meta的4只低音单元,每侧安装2只,它们除了播放低音之外,还能起到抵消震动的功能。因为它们都是背对背安装的,发声的时候刚好将震动抵消掉。再仔细地观察,你还能注意到这些低音安装的位置环绕在Uni-Q同轴单元周边,而且位置很靠近,实际上这种设计模拟同轴点音源发声,目的是实现全频段点音源发声状态。

4.jpgBlade One Meta 的低音单元安装在音箱的左 / 右两侧,每侧装2只,每只音箱一共4只,它们都负责350Hz以下的频率重播

大功率功放必不可少

在听Blade One Meta之前,我想着到底用什么功放推呢?

Blade One Meta是3分频6单元设计,说好推嘛!感觉不算容易,但又不至于是“功放杀手”,一直为功放的事情而发愁。后来通过各种渠道关系找来了T+A的旗舰合并机PA3100 HV和PS 3000 HV外置电源,两台机的体积和外形是一样大小。这个功放的设计比较有意思,它的PS 3000 HV外置电源只是给PA3100 HV的后级部分供电的,前级部分的供电依旧使用功放内置的电源供电,说白了就是给功率放大部分一个更大的电源余量来增强驱动力,电源牛很大,目测占了机箱一半以上空间,开机之后等待时间也要1分钟左右。在输出功率方面,PA3100 HV每声道的输出功率为300W(8欧姆)/500W(4欧姆),如此强悍的供电设计,PA3100 HV/PS 3000 HV可是比不少分体前后级功放要强得多。

5.jpgBlade One Meta 的接线部分同样是双线分音的设计,两个接线柱中间的旋钮用于控制跳线的通断

6.jpgBlade One Meta 的底座有一个水平珠,可以帮助用家将音箱调整至水平状态

如身处高山一样,清新透明

还有一股清凉的气息

有大音箱,有大功率功放,到底听什么好呢?先来一段交响乐吧,感觉不听交响乐简直是对不起它。我把Mark Ermler的《天鹅湖》全剧从抽屉里翻出来,直接跳到第三幕的“俄罗斯舞”选段,就是乐曲开头一瞬间乐队齐奏,Blade One Meta的表现非常迅速有力,够狠劲,低音干净利落的,旁边拍摄视频的同事都说,一开声就被震住了。然后到了小提琴的独奏部分,从Blade One Meta里面发出来的感觉就是清爽透亮,干净透彻,清晰度很高,那是怎么一种比喻呢?就好像身处高山一样,空气清新、透明,还有一股清凉的气息。在进入后面的演奏高潮部分,随着声压的逐步提高,到末端磅礴的气势下Blade One Meta的细节和层次依旧清晰,高音部分听起来很稳,而且音乐结束之后还能清晰地听到音乐厅的混响效果。

7.jpgMark Ermler 的《天鹅湖》全剧录音,在英国高文特花园剧院录制,空间感效果很强烈的一套录音

要是说感觉,特别是清凉的气息,我听陈洁丽演唱的“一水隔天涯”,音响系统播放出来的效果让我觉得跟唱片很搭,放出了音乐的意境,音乐的节奏平缓、悠扬,乐器和人声的声音好像微风一样吹拂着,声音轻柔,人声丰厚,没有那种浓重的“鼻音”。人声不但厚,而且清晰度也很好。说到人声唱片,《贝拉方提在卡内基音乐厅》也是一张很出名的现场录音,我就听了里面的“MAA LOOK A BOO BOO”。虽然这个录音是上世纪50年代的录音,但这些老的立体声录音放到现在的器材上面播放,效果同样给力,声音有真实感,Blade Meta出色的解析度和透明度能呈现出一个空间感的声场,唱片里面乐器伴奏本身的声音不大,Blade One Meta依然能够清晰地反应出乐器的声音质感,音色鲜活,人声的实体感很强烈,而且生动活泼,栩栩如生般的感觉。

8.jpg《贝拉方提在卡内基音乐厅》是一张经典的录音了,虽然是上世纪50年代录音,如今放到Blade One Meta上听,效果依旧很好,声音有真实感,栩栩如生的

在试听过程当中,拍视频的同事建议最好要拍一段低音单元工作时视频作为素材,我想了一下后就从店里的唱片架上找出《炎黄第一鼓》,来一段“鼓诗”。300W(8欧姆)的输出功率,外加了大功率外置电源的PA3100 HV合并机在控制力和推力方面的确不需让人操心,鼓照样打得起劲。在低音效果方面,Blade One Meta的低音同样干净快速,紧凑有力,在听感上它可不是给人一种“轰隆隆”的,只管能量大的低音,而是有质感的,有清晰度的低音,能听出鼓棍敲击鼓皮的质感,还有鼓腔体震动的共鸣效果。

总结

听Blade One Meta之前,我也曾经在提供试听场地的经销商店里听过一次Blade One,这次听Blade One Meta,它给我的最大感觉还是声音清晰度和音色上的差异,这些差异最主要集中在同轴单元部分,可以听得出新款的Blade One Meta在中音和高音的透明感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而且对音色的渲染更低,呈现出来的细节更清晰、干净、开扬、透明,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听《贝拉方提在卡内基音乐厅》这样的现场录音,声场开放自然,有立体感,还有鲜明的乐器质感,音乐厅现场的微弱泛音细节也是清晰可闻的。可以这么说,Blade One Meta整体是往更高的清晰度,呈现更清晰细节方向做进一步的优化。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