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影音大师在上海举办了NAD Masters M66 BluOS流媒体DAC前级新品发布会。NAD产品经理Cas Oostvogel前来参与了产品发布和经销商培训,并在其后接受了影音CN的专访,影音大师品牌总监蔡琼负责采访翻译。整个访谈由M66说起,也谈到了Dirac Live的应用以及NAD的市场策略等。

01.jpg

影音CN:Master是NAD的高端系列,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M66填补了NAD在流媒体前级上的空缺,进而令该系列变得更完整。未来,你们有没有进一步推出其它类型产品的打算?

Cas Oostvogel:确实,Master在NAD的产品序列中定位高端,但凡有新技术或先进技术出现,会优先运用到该系列中。目前Master系列中常见的,就是M23立体声后级、M33流媒体一体机和刚刚发布的M66 BluOS流媒体DAC前级。由此,Master系列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我们相信,未来Master系列一定会有新产品推出,且将以Hi-Fi产品为主。

影音CN:印象中,M66是第一款内置Dirac Live Room Correction和Dirac Live Bass Control软件的立体声放大器(前级)?你认为这在Hi-Fi应用中具有怎样的意义,同时它是不是就此颠覆了我们对“Hi-Fi就是2.0”的认知?因为它可能是2.1,如果考虑到低频校准,也可能是2.2甚至更多(我看到它有4个超低音输出)?

Cas Oostvogel:先回答前半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是的。我算是个发烧友,自己DIY过放大器、音箱,也制作过喇叭线,本能上会反感在Hi-Fi听音中添加超低音。但是在使用了Dirac Live的软件后,感觉它确实能修正高低音之间极其细微的不同步。

组建Hi-Fi系统,除了器材选择,还有摆位等问题。不同的聆听空间、不同的聆听位置,都需要你不断试错,来找到符合这个空间的摆位。这要花费很多时间,也被视为对“老法师”或发烧高手功力高下评判的手段。但是普通消费者,在根本不了解这些难题的情况下,怎样有效提升Hi-Fi音效?这方面,显然不是通过给他们上一两堂课就能解释清楚的。你必须借助专业技术人员,凭借丰富经验,才能在用户家中环境下,帮他把声音调试得当。

我最初使用Dirac Live时,它的功能还相对简单,没有Dirac Live Bass Control这样的低频管理。作为Hi-Fi重播,低音其实是有一点点延时的,但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你刚才也参与了我们的培训,你应该能感受到,施加Dirac Live前后声音效果上明显的变化:声音细节更丰富、更饱满,低频表现变得紧实,这种变化是巨大的

越来越多年轻人,或者说音乐爱好者,他们不是音响发烧友,会希望用简单的系统、便捷的方法来听到更好的声音,你可以称它为“新Hi-Fi”,包括产品形态上,有源音箱、数播的涌现……这类消费者会愿意在不改变或不追加投入的前提下,利用软件来提升音质

我们还遇到过,同样的系统换了一个环境后,呈现出的声音不一样。发烧友会花很多钱试图改变这一切,迎合他自己的聆听风格/口味,最常见的是换线,进而换器材。Dirac Live的应用,是另一种解决方案。

消费降级是个全球性问题,平价器材卖得比较好,是趋势。如何为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年轻人或者专业知识不那么丰富的大众消费者,让他们借助这些优秀器材和简单的调试,创造出更好的音乐细节,更饱满和定位更精确的音色与音场,是个趋势。当然,老派发烧友对此还是会有排斥心理,但我建议他们尝试一下。

Dirac Live是个新技术,有人质疑或者说暂时无法接受,都是正常的。30年前,几乎所有从业者都不相信D类功放能发出好声音,基本上就是0接受度。当你来到2020年时,接受度可能已经攀升到20%,由原来的0接受到20%,就是一个进步。

NAD始终认为自己是走得比较前列的公司,包括在1990年代就使用D类功放。现在来看这条路是成功的,不仅声音获得了大家的赞同,效率更高,价格也更便宜。NAD会坚持走技术进步的这条路,包括今天面临的,从DSP频率均衡到Dirac Live。NAD知道,不可能100%的人都乐意去用,但终究有人会接受,并且市场占有率在未来会越来越大。

回到2.1的话题。第一,在Hi-Fi系统中加入超低音,确实会让传统发烧友难以接受,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需要做这方面的尝试,它们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我们也确实考虑到了所谓的“多用途”。越来越多的音响系统,除了习惯性进行Hi-Fi欣赏,平时还会有电视机或其他器材的接入,客厅的音响系统不单单是听音乐,多功能化是个趋势。

为什么传统Hi-Fi系统会对超低音有抵触?因为加入超低音之后,未必能有好的声音效果,有时可能适得其反。超低音可以增加低频,但纯粹增加低频的下潜或者说量感,并不意味着整体音效上是个“加分项”。但是,当你选用了Dirac Live Bass Control后,你反而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再来聊聊超低音。我们知道,大多数超低音都是为家庭影院准备的,声压级要够、低频下潜要深,这是大家理想中电影院该有的效果,所以有时甚至会看到有些超低音的频率下潜,可以达到25Hz,甚至18Hz。确实,在商业影院和家庭影院,动态、声压级都是个不可或缺的参考数据。可是在Hi-Fi系统中就不同了。低频不需要这么大的声压级,也不需要更低的响应频率。它需要清晰的声音还原和快速的响应。我认为,很快会有一个新的品类,按就是Hi-Fi超低音。这不仅仅是个趋势,我相信已经有品牌在琢磨这件事了。对我们行业来说,这是个课题,也可以说是未来发展的道路

02-03.jpg

M66 BluOS流媒体DAC前级

影音CN:M66作为流媒体前级,基本上各个环节都使用了目前最高的配置,包括DAC、ADC,也有平衡(数字和模拟)和HDMI的连接,当然还有BluOS。能不能说明,你们推出这款产品的意图,或者说策略?

Cas Oostvogel:第一,我们不做器材的“奴隶”。说出来简单,背后隐藏的东西还是蛮多的。为了追求极致还原或者好听的声音,传统建制派的做法,是先有一堆器材,对房间进行严格的建声,还要顾及线材、软件等方方面面,这就是传说中的Hi-Fi高保真,也是大部分传统发烧友至今坚持的。NAD针对的消费者,或者具体到M66这款前级,它并不适合卖给所有人。它的定位,是为听音乐和享受音乐而生的,不是单纯为器材买单,而是希望能听到好听的声音,然后又希望用到最新的技术,且不贵,还能令这一过程相对简单,比如不需要做房间建声……我们针对的,是这类消费者,他们相对年轻,喜欢音乐,是音乐爱好者。这就是不做器材“奴隶”的由来。

第二,他们关注的方向,是好听和简单。我认为这符合现在的潮流,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同时造就了M66的定位。“器材党”和“音乐党”是有区别的,在这款产品上,我们不会去迎合传统建制派,我们的目标消费者,就是喜欢音乐,要用简单方式来获取音乐的,这些最新的科技能够帮助他获得满意的效果,同时又不贵。

我坚持认为NAD不算是个高端品牌,因为它没有特别贵的产品,即使今天发布的M66前级,标准零售价也就45800元,在同级别产品中依然具有性价比。我们认为NAD的受众就是新Hi-Fi人群,年轻、追求性价比、重视高科技,同时要求操作便捷,简单实用。这是NAD的市场定位,我们的产品属于市场上比较主流的,而且适合于和各类音响器材进行搭配,从入门到中高端,基本上零售价涵盖3000~40000多元,以Hi-Fi产品为例,每间隔1000~1500元的价位段,就能找到我们适配的产品。

作为一个品牌来说,它要有明确的定位:第一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第二明白推出的产品应该卖什么价位,目标受众是谁;第三它要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创造什么价值,这是最重要的。其实这是个简单的生意逻辑。我们坚信NAD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第一,它定位清晰,知道自己要卖给谁,属于什么价位段,面向的是大众消费者,也可以说是准烧友,正准备迈入Hi-Fi殿堂的。第二,就是产品定位,非常清晰明确。第三,它坚持做D类功放,现在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涉足D类功放,因为它高效、成本也低,而音质表现已经有保障。现在的年轻消费者,也就是NAD的目标消费者,已经不再愿意搭建繁琐的系统,即使有足够的预算,他们也不会愿意真这样去搞。

蔡琼:我们坚信今天市场上的NAD产品,都用了最新的技术、高效的技术,而且操作方便。目前影音大师一年涉及到NAD的销售额大约在2500万元,以一个两声道为主的品牌来说,是非常巨大的销售额。要知道,NAD本身均价就不高,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除了影音大师在推广上得力,产品自身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影音CN:最后聊个实际些的问题。M66预装的Dirac Live这两项技术,是否需要另行付费使用?

Cas Oostvogel:这两项技术在Dirac官网上购买的话,是848美元,但M66的零售价中已经包含了这笔费用。操作方面,你不一定需要用到电脑,可以让调试工程师在你家连接网络后进行在线调试,这个过程很简单。只要有Wi-Fi网络,数据会实时传回Dirac总部的服务器上进行处理,使用附带的麦克风,在不同点位上进行测量就可以了。

04.jpg

Cas Oostvogel拿出测试麦克风给我们讲解

对于M23立体声放大器和M33 BluOS流媒体DAC放大器的消费者,我也建议他们再加配一台M66。因为添加了Dirac Live之后,确实能够提升系统的整体音质表现,建议他们能够尝试一下。

蔡琼:我们对NAD的理解,就是“功放界的特斯拉”。它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既亲民又有技术,这一切和目前新能源车赛道中的特斯拉非常接近。

NAD Masters M66 BluOS流媒体DAC前级新品发布会

05.jpg

发布会现场

06.jpg

机柜顶部那台便是M66

07.jpg

影音大师CEO杨小冬致辞

08.jpg

Cas Oostvogel主持培训,蔡琼负责现场翻译

09.jpg

来自全国各地的影音大师Hi-Fi产品经销商

※ 发布会现场图片和视频由影音大师提供。

※ 秉承开放原则,我们如实转述受访者的意见/观点,但相关言论并不代表本网站、本刊观点。

※ 影音中国网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节录及改编。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