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于柏林举办的IFA上,杜比实验室(Dolby Laboratories Inc,以下简称“杜比”)联手TCL电视发布了Dolby Atmos FlexConnect技术。它与已然成熟并运行多年的Dolby Atmos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选择与TCL合作,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
是“进化”也是“简化”,聊聊我的第一印象
看完杜比发布于官网的新闻稿,先说第一印象,那就是——Dolby Atmos FlexConnect所呈现的,是一种“另类”的杜比全景声体验,是“进化”也是“简化”。
先说“简化”,它简化了全景声音箱的配置,最少只需一个无线音箱;再说“进化”,它增加了无线传输和自动音场修正。由此不但令音箱配置大为“缩水”,还通过自动校正令摆位变得简便甚至随意,从而满足真正意义上大众消费群体的需求——即那些连Soundbar都打算“简化”掉的普罗大众。
如果说之前34.1声道属于豪华配置,是在不断做“加法”,那么Dolby Atmos FlexConnect就是彻彻底底在做“减法”。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不“卷”了、“躺平”了!好,现在我们来了解已然“躺平”的Dolby Atmos FlexConnect,到底是怎么回事。
杜比官网Newsroom截屏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打起电视机内置喇叭主意的Dolby Atmos FlexConnect
追求更多声道数?这显然不是大众市场能够承受的
Dolby Atmos FlexConnect绝非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它充其量只是因应这些年来各种技术进步后的集成化设计,是对传统杜比全景声的“现代化”补充。
我们知道,杜比全景声诞生至今已超过10年(2012年4月),基本声道数和技术理论都相当成熟,难以究其本身做出更大的突破。
至于大众市场,这些年又发生了什么?
三星(如Q-Symphony)、LG(如LG Wow Orchestra)和索尼,都尝试通过电视机内置喇叭+外接Soundbar来提升影院音效;DTS Play-Fi和WiSA这样的开放式无线音频传输协议,又令无线音箱与Soundbar或电视主机的同步成为可能,甚至还兼顾到多房间的音乐传输。BluOS、天龙HEOS兼具流媒体传输、高分辨率音频解码和多房间音乐传输,此类平台也日渐成熟。
杜比显然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近年来支持杜比全景声解码的Soundbar不断推向市场,就是例证。那么,它有没有更进一步的计划呢,像是突破Soundbar的束缚?这,就是Dolby Atmos FlexConnect。
当大多数电视的音频升级侧重于放弃电视机内置喇叭,转而使用外部硬件(比如Soundbar)时,杜比却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也许这就是所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效应,它试图使用内置喇叭,来“解锁更广泛、更身临其境的杜比全景声体验”。
三星Q-Symphony
LG Wow Orchestra
DTS Play-Fi
快速回顾环绕声格式进化史,从AC-3到杜比全景声
拥有尽可能多的音箱数量,曾被认为是全景声的必备要素
快速回顾环绕声格式的进化历史,我们跳过Dolby Pro Logic的模拟时代,直接从AC-3数字环绕声说起。
AC-3(之后被更名为Dolby Digital)与同期的DTS,都是标准5.1声道的数字环绕声。之后为了解决后方中央位置的“空洞”,又有了6.1声道的Dolby Digital EX和DTS EX(即增加了后中置)。进入蓝光时代,数据存储空间增大,于是又有了完全分离式的7.1声道,即增加了2个侧环绕,这就是Dolby TrueHD和DTS HD。
最后才进入沉浸式环绕声时代,即通常所谓的5.1.2到7.1.4声道(当然,家用格式最多可以实现34.1声道)。这个过程中,又增加了一位竞争对手,那就是Auro:3D,此三者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声道数的竞争,因为更多的声道数和更加出色的声音对象,可以营造更具有临场感的沉浸式音效。
不过这其中有个问题,相信杜比和DTS都看到了,那就是你不能永远做“加法”,曲高和寡,最终只会令自己更加孤立,于是乎,做“减法”成了有利于扩大市场的探索路径。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Dolby Atmos FlexConnect就是一种“降维打击”,它要涉足的,是大众市场,是想要让朋友“遍天下”。当然,这并意味着杜比就能轻松“得逞”,因为它同样面临各种困难——相比在电视机上增加一个Logo,需要额外增设无线音箱、测试麦克风等,也意味着物理成本的增长。在“卷”到极致的平板电视市场,说服电视机制造商,就是个大难题。好在,TCL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杜比全景声的音箱摆位
DTS:EX的音箱摆位
Auro-3D的音箱摆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