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Digital停产蓝光机是遗憾吗?
说到蓝光机,国内除了大家熟悉的索尼、先锋、松下之外,最为影音爱好者熟悉的蓝光机品牌当属OPPO Digital。OPPO Digital是OPPO在2004年在美国成立的部门,刚开始做DVD机,直到2008年才推出第一款蓝光机BDP-83,之后是BDP-80,从BDP-93/BDP-95开始就采用差异化模式推出产品,3字结尾是的入门,5字结尾的是高端。高端和入门最主要的区别是强化了两声道HIFI部分,有独立的两声道DAC电路和供电,当然视频部分也有些改良。2018年,OPPO Digital就宣布停止生产和开发新的蓝光机,而最后一款蓝光机是UDP-205。OPPO Digital除了DVD机和蓝光机外,还做过耳机,便携和台式的DAC/耳机放大器,多房间音响这些HIFI类的产品。而继OPPO Digital蓝光机退市后,三星在2019年也宣布不再在美国市场退出蓝光机新机型,并逐步停止制造包括1080蓝光机及4K UHD蓝光机新品。
对于OPPO Digital停产蓝光机原因,说法是挺多的,而最多的说法是因为市场太小众,挣不了什么钱,OPPO宁愿把更多的精力和人手集中在市场更大的手机业务上,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例如,有网友爆料是因为某些原因而受到制裁……不过,OPPO Digital蓝光机不论在海外,还是国内的名气都很大,曾经给Lexicon(莱斯康)代工BD-30蓝光机,这款蓝光机还获得THX认证。还有Electrocompaniet(音乐之旅)、Goldmund(高文)、Ayre(艺雅)、MSB、ModWright(乐威)等品牌也都在OPPO蓝光机的基础上摩改而变成自己的产品。另外,市场上还出现了麒麟,乐稳等好几款不同摩改方案版本的蓝光机,总之就是各显神通。
不知不觉间,OPPO Digital蓝光机已经退市了4年。有人抱怨,甚至发愁找不到蓝光机了!事实上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在淘宝、京东商城上搜索一下“蓝光机”,你还能看到有不少的选择,而且也有价格便宜的,几百块钱一台的,贵的可以到上万块钱一台。不过,蓝光碟的价格可不低,一套正版的4K UHD蓝光碟至少要200多块钱,甚至更贵,蓝光碟之所以小众化的原因正是这里。
三维沉浸式音效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
“三维沉浸式音效,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这句话应该是针对家用领域的。三维沉浸式音效包括Dolby Atmos、DTS:X,这两种音效是目前蓝光碟中都有应用,当然还有前途未卜的Auro-3D。三维沉浸式音效对比起5.1和7.1声道,它增加了增高,或天空声道扬声器,能够对声音的高度感进行描述,让环绕声音效重播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形式转变,更进一步地贴近人类在大自然中所听到的各种声音效果。
Dolby Atmos、DTS:X实际上是一种环绕声音效的重现方式,音轨还是Dolby True HD、Dolby Digital Plus,或者DTS-HD Mastering Audio。它们对音箱配置的要求至少也要8只(5.1.2),多的可以用到16个只,甚至数量更多的音箱。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这可以多卖更多的音箱啊!但从用户角度,你要按照要求来配置和安装,有一个独立房间是最好的,爱怎么弄就怎么弄。但如果要在客厅环境里面实现,那可有难度了,而难度在于你的家人。例如,你的老婆!因为要在客厅的天花上安装音箱,还要拉根喇叭线,很可能还要装一堆音箱,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尽管杜比实验室提出了Dolby Atmos Enabled Speaker,这种音箱不需要安装在天花板,是以营造反射声的方式来实现天空声道的效果,又或者你可以买一个支持Dolby Atmos、DTS:X的Soundbar,还同时解决了功放和音箱的问题,但无论你确定用Dolby Atmos Enabled Speaker,还是Soundbar,你必须地接受妥协。
那么问题来了,我如何才能真正地体验到三维沉浸式音效呢?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两种方式。第一,买套大房子,预留一个独立空间,请一家靠谱的家庭影院设计公司给你建造一个私人影院。第二,找一家靠谱的商业电影院,看准档期就到电影院里感受。当然还有第三种方式,就是把你的老婆培养成发烧友。
SACD与DVD-Audio大战
SACD赢了,但没被主流市场接受!
说了一大堆关于家庭影院、DVD、蓝光之类的话题,接下来看看纯音频方面在这25年里面有什么样的变化。第一个内容肯定是SACD和DVD-Audio之间的大战。SACD是索尼和飞利浦联合主导开发的一种数字音乐载体。SACD是基于索尼和飞利浦开发的MMCD光盘规格的延续,而MMCD就是当年与东芝的DVD光盘规格竞争中作出了主动让步而没有用作DVD规格。DVD-Audio是DVD Forum Audio Working Group与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共同制订的规格,它的载体就是DVD碟,两个都在1999年推出。它们俩的定位都是一样的,比CD唱片更大的容量,更高的数字音频规格,支持多声道音频播放,而且都宣称比CD唱片更好的音质。因此两者之间就引发了争夺战,两者只能活下一个。
在这场大战当中,其实SACD一直都是占据着优势,首先索尼和飞利浦在当年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业巨头,从源头录音制作,光盘到生产到播放硬件的产业链都非常齐全,完全可以自己制作SACD碟,开发SACD播放机。而DVD-Audio就不同,播放器以DVD机的基础上对DVD-Audio兼容,所以只需要得到唱片公司支持就可以了,但事实上DVD-Audio的软件并不多。从发烧友角度来看,DVD机同时兼容DVD-Video和DVD-Audio的做法似乎缺乏诚意。相比之下,SACD就需要专门的播放机,尽管功能上相对单一,发烧友会觉得更发烧。
这场战事的结束时间点在2007年,DVD-Audio黯然退场,SACD活下来了,但依旧没有被主流市场接受,原因就不用多说了,还是敌不过网络流媒体音乐的冲击,SACD终归还是服务于小众的发烧友市场。尽管SACD走小众的发烧友市场。但以国内的情况,依我看发烧友似乎更钟情于各类经典的头版CD唱片,黑胶唱片,甚至盒式录音带,而SACD在发烧友圈子里面还能有多少人愿意买?但我也问过一些香港的发烧友,他们还是比较愿意花钱购买SACD,到底情况是怎样呢?欢迎大家讨论!除了SACD和DVD-Audio,也有使用蓝光碟存储纯音乐光碟,它同样面向小众的发烧友群体。
未完待续